他出身貧苦家庭,56歲任山西省委書記,深受百姓愛戴,今年84歲

引言

《資治通鑑》中有這麼一句話“吏不廉平,則治道衰”,可見自古以來百姓們對貪官污吏的痛恨,以及對清廉官員的敬佩之情。爲官者當修身爲民,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官吏實在少之又少,不少人抑制不住心中的慾望丟掉了爲官的初心。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甘願爲民奉獻的政府官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他們創下了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成就,感動了萬千中國人民。

這些清廉官員大多來自於貧苦家庭,從小的遭遇讓他們更加堅定爲國爲民的信念,其中比較出衆的一位便是來自於山西的領導人胡富國。胡富國雖爲領導人卻沒有領導的架子,任職期間曾與工人同吃同住,從來不會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幫助親友,以至於他的妻子十多年來一直在基層工作,沒有沾到半點光。

01

胡富國出生于山西的一個貧苦家庭,父母一共生下了十多個子女,微薄的薪水難以養活十幾張嘴,因此挨餓受凍是胡富國童年時最深刻的回憶。在那個年代,許多貧困家庭會咬牙將子女們過繼給其他沒有子嗣的人家,胡富國的父母爲了一家人的未來考慮,將絕大多數的子女送了出去,只留下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懂事的胡富國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在學堂中刻苦學習知識,期望自己快快長大找到體面的工作,日後好回報自己辛苦一生的父母。

落後的生活條件使得胡富國沒有接觸到較爲優質的教育,但他還是在21歲那年考上了山西省的一所煤礦學校,好歹也算是搭上了學習知識的末班車。幸運的是這所學校後來與其他院校合併,師資力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對於這份來之不易的機會胡富國自然是倍加珍惜。胡富國每天都在和煤礦打交道,辛苦的工作不但沒有壓垮這位年輕人,反倒更加激勵他向上攀爬,進入到大同礦務局中工作,擔任礦井的一名技術員。

02

經過九年的摸爬滾打,胡富國被升任爲大同礦務局煤峪口的革委會主任,不需要再像從前那樣在礦井中辛苦工作。胡富國深知自己與周圍的同事有着極大的差距,他會利用一切時間學習更加先進的礦業知識,別人都在休閒娛樂時,只有他雷打不動地坐在書桌旁學習。

短短兩年,勤奮好學的胡富國便被上級領導注意到,並被提拔爲山西省煤炭工業管理局副局長,身份和地位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成爲副局長後自然會有不少人來巴結胡富國,提着禮物想要從胡富國那裡獲得一些好處,而胡富國的回覆永遠都是拒絕。

1982年,胡富國再次得到重用,他被調到中央擔任煤炭工業部副部長,他所獲得的成就遠遠超出年少時的理想,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從此胡富國不用擔憂家裡人的生活,可以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建設祖國能源事業之中。

1988年,胡富國擔任國家能源部副部長,次年還取得了中國礦業大學的碩士學位,他爲能源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再也沒有人質疑胡富國的工作能力,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揣測都是無用的。

03

直到1992年,胡富國收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工作——前往山西省擔任省委副書記,56歲時又被提拔爲山西省委書記。就職期間,胡富國不喜歡坐在辦公室裡處理文件,他更傾向於到民間走動,民衆的心聲遠比那些厚厚的文件真實。

彼時的山西靠着煤礦產業帶動經濟發展,但這樣單一的經濟結構終究還是弊大於利,對山西省的未來發展來說不是長久之策。經過一番考察後,胡富國首先要解決的便是交通設施建設,加快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將山區中的老百姓與外界相連。由於部分地區地形險要,施工難度極大,一些工人慢慢產生了懈怠,這樣的情況也傳到了胡富國的耳中。

爲此胡富國特意視察施工人員的工作生活環境,甚至還與工人們同吃同住,這樣的做法激勵了在場的每一個施工人員,能有這樣接地氣、愛民的領導人誰能不愛戴呢?值得一提的是,胡富國對家人的要求也極爲苛刻,不許妻兒子女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謀私,這也使得他的妻子十年來一直從事燒鍋爐的工作,沒有任何升遷。

結語

胡富國今年84歲了,在同時代的領導人中算是比較低調的一位,他的清廉公正是得到全國人民公認的。像胡富國這樣清廉的官員應當成爲後人的學習榜樣,他的精神也值得受到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