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吃「隔夜飯炒飯」休克送ICU 醫師曝原因:別亂吃

▲杭州男子食用隔夜炒飯後劇痛倒地,被送ICU急救。(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楊庭蒝/綜合報導

中國杭州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炒飯症候羣」病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因食用以隔夜飯製作的炒飯,餐後出現劇烈腹痛、嘔吐與休克,被緊急送往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所幸在ICU治療後脫離險境。

據《健康杭州》報導,姚男爲圖方便,將已在冰箱中存放兩天的剩飯重新炒制食用,不久後便出現嚴重不適。當地南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師評估病情危重,立即啓動綠色通道轉院。送達醫院時,姚男已面色慘白、呼吸困難並陷入休克。經醫護團隊全力急救後,最終恢復意識。

據院方說明,姚男確診爲由「蠟樣芽孢桿菌」感染所致的「炒飯症候羣」。該菌常見於米飯、炒飯等澱粉類食品,在室溫環境中容易大量繁殖併產生毒素。即使再次加熱,也難以完全消除細菌與毒素。人體若攝入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引發劇烈嘔吐、腹瀉,嚴重者更會造成肝腎衰竭甚至死亡。

醫師提醒,蠟樣芽孢桿菌中毒在夏秋季節特別常見,除了隔夜飯之外,麪包、酒釀等澱粉類食品也屬高風險族羣。這類污染往往無法從氣味或外觀判斷,讓防範更加困難。

專家同時警告,除了剩飯外,以下幾類食物若存放過久也不宜再吃:

綠葉蔬菜:烹調後若放置過久,易產生大量亞硝酸鹽。常溫25℃放置24小時後,其含量可達中毒劑量的一半,嚴重者恐致命。

海鮮產品:蝦蟹等若保存不當,細菌會快速繁殖產生毒素,影響腸胃與肝腎功能。

木耳、蘑菇:泡發或煮熟後若放置過久,可能生成亞硝胺及米酵菌酸毒素,嚴重可導致中毒死亡。

溏心蛋:半熟蛋未完全殺菌,易孳生沙門氏菌等致病菌,久放後食用恐危害腸道健康。

專家呼籲,剩菜剩飯若無法當天食用,應儘快冷藏並徹底加熱後食用;若氣味或顏色異常,寧可丟棄也別冒險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