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愛得卑微,他卻從未真心?專家揭「沒有回報的愛」背後的殘酷真相
示意圖/Ingimage
沒有回報的愛
「如果我不是這麼愛他,我就不會容忍他這樣對待我。」
沒有回報的愛是對另一半強烈但毫無根據的依戀,讓你想要跟對方在一起,無論你們關係有多不正常。這感覺背後有個你看不見的盲點,那就是你的另一半一直都不愛你,他持續這樣糟蹋你,你怎麼做都無法改變這種情況。
有些人堅守這些關係,儘管任何旁觀者都覺得這關係是多麼剝奪和虐待。「但是我愛這個人。」你茫然地說,彷彿這就足以讓你的依戀合理化。
你冥頑不靈地努力讓另一半留下或回頭,有時不顧一切,而沒有仔細檢視這個人是否適合你。你的自尊這麼低、你的權利意識這麼不成熟、你的愛情觀這麼狹隘,以致你甚至沒想過要問:「我基本的需求是什麼?在這段關係中,哪些需求獲得滿足,哪些常被嚴正拒絕?我的另一半能改變我在意的部分嗎?我的另一半想要改變嗎?」
琳達的丈夫承認他和歌唱老師外遇,但他拒絕討論此事,繼續定期和情人約會,家裡晚餐常常遲歸,或是整晚留在歌唱老師住的城市。他命令琳達不要問他問題,或製造不愉快的場面,但也不要假裝一切都很正常,假裝他們之間還有愛。(她對他很好時,他覺得很厭惡;這讓他覺得自己受到操控。)
琳達找治療師諮商,一個看過一個,尋求能誘使她丈夫回頭的策略。其實她真正在尋求的是她迷失的自我─這個自我告訴她,她感覺到的劇烈痛苦和空虛,來自於她愛上一個自私到殘酷、輕蔑對待她的人。但她並不知道這一點。
我第一次與蓋兒會面時,她的丈夫克瑞格剛跟她坦承,在他們十四年的婚姻中,他有過十七段外遇,她聽到後震驚不已,拒絕相信。「我們的婚姻很美滿,」她信誓旦旦地說:「克瑞格和我是天作之合。」她對他信心十足,彷彿在描述太陽每天升起般天經地義。然而,當她開始較有自覺地詳查婚姻的殘骸時,她的選擇性失憶消失了,記憶變得精確而仔細。她記起克瑞格曾滿身大汗地爬上牀,想要做愛。她會稍微抱怨一下,而他對她的抱怨不太在乎。現在她驚駭地意識到,他那天稍早可能跟別人做過愛,還懶得洗乾淨。她也回憶起,她因乳房疑似有腫塊去照乳房X光那天,離開醫師診療室後,他載她回家途中,全程都用汽車電話跟證券經紀人聊天,完全沒問到她的診察結果─而她也從未承認她的幻滅和憤怒。
蓋兒和我面談多次後,才終於能撥開自我否認的層面,回首面對在婚姻中貶抑的感受,以及她完全沒有處理自己的猜疑。「如果我不是這麼愛他,我就不會容忍他這樣對待我。」有一天她說道。她能夠承認他傷害了她,是往正確方向推進了一步,雖然這並沒有讓她少愛他一點。
蓋兒回首檢視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時,她才意識到她對自己和婚姻的低期望,是有原因的。
她的父親是個暴虐的花花公子,他用不忠的罪名來辱罵他身段很低、過於寬容的妻子。她母親的反應是留在家中,更努力工作,隨時隨地滿足他的性需求。「如果妳想要妳的丈夫忠誠,」她告訴她女兒:「當他想要性愛時,永遠不要拒絕。」
蓋兒帶着愛等於隸屬的信念長大。在她的婚姻中,她爲了丈夫去工作,在家庭之外沒有發展任何興趣。直到她把愛的定義擴展到她從父母及丈夫身上體驗到的愛之外,她纔開始怒火中燒:「我想要和値得擁有的,遠遠超過這些。」
你跟蓋兒一樣,必須問問自己:「我一直都在欺騙自己另一半愛的能力嗎?我長久以來一直在原諒這個人的行爲嗎?我本身或我的過往有什麼迫使我去愛,去迎合背叛我或脅迫我的人嗎?」
讓你相信有權掌握自己的生活,或是有能力靠自己成功,並不在本書討論的範圍;但若你有自我懷疑,你可能會尋求專業協助,以便在你又自動陷入情感荒原前,矯正自我形象。
當然,你如何對待另一半也很重要;你的負面行爲可能激起對方負面地對待你。如果你很冷漠或愛挑剔,而另一半也是如此,你就不應該驚訝。你的行爲如何造成你們關係中的痛苦狀態,你必須承擔應負的責任,而你也有權利要求另一半負相對的責任。
銘記在心,有些人罹患了造成自己無法或不願改變的人格障礙,情感上或心理上都有。舉例來說,蓋兒的丈夫克瑞格就可能被診斷出自戀型人格。這樣的人認爲自己有權去愛,而實際上沒有能力形成可靠的連結。他們的內心感到空虛,依附他人只是爲了強化、吹捧自己。他們無法瞭解對等互惠的概念,做不到以相互提升的方式對待彼此。這樣的人通常不會覺得罪咎或自責,因爲他們沒有同理心。他們可能會把伴侶的需求當作批評,覺得受到威脅,甚至覺得你遺棄他。
如果你跟這樣的人在一起,善意和自助書籍都不足以讓你們的關係順利進行。夫妻治療可能同樣沒有什麼效果。由於自戀者解決內在衝突有困難,不信任別人,沒有能力妥善處理人際問題,所以他們通常無法忍受治療的親密而放棄,或是換過一個又一個的醫生。如果你留在這段關係中,你將必須不斷對他奉承迎合,即使如此,他還是可能覺得受剝奪和委屈,最終把你換掉。
因失去伴侶以致在心理上崩解的自戀者,可能陷入憂鬱深谷,卻反而能夠改變。不過,在重建關係前,他們必須先重建自己。如果你想等他走過這個歷程,你最好對這過程將費時多久要有實際的概念─幾個月、幾年,甚至一輩子也可能不夠。
自戀是受損人格的一種,另一種是反社會。反社會者不由自主地說謊,沒有承擔工作和家庭義務的責任感,對衝動的控制很弱,常常導致肢體暴力和不法行爲。這種人通常無法維持長期一夫一妻關係達一年以上。
其他伴侶則受苦於所謂的邊緣性人格障礙。這些人常常喜怒無常、焦慮、遲鈍、充滿敵意。如果你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那麼和這一類人的關係,可能 會讓你長期感到憤怒、不安全或疲憊。
還有幾種類型的人也抗拒改變,跟這些人維持關係並不容易:這些酗酒或吸毒者、肢體或言語暴力的人、自我感脆弱的人,或者就是拒絕認真看待你的問題、拒絕與你一起努力強化關係的人。這並不是說,如果你不滿意,另一半對你而言壞到無可救藥,你就應該離開。無論如何,我鼓勵你睜開雙眼,面對你們關係的真相,學習在受到傷害時承認這點。對方應該要努力贏得你的愛意;愛意不應源自你內在某個過度活躍的源頭,愛一邊源源不斷涌出,另一邊你卻罔顧自己遭受什麼對待。要謹愼提防「自我欺騙」─透過虛假的敍事說法,讓你以爲一切都沒問題,誘使你選擇「永無止盡地原諒對方,而不是改變的可能性」。
爲了避免對另一半貿然做出有害的錯誤結論,你可能會想在精神病學家貝克(Beck)和佛裡曼(Freeman)的《人格障礙的認知行爲治療》(Cognitive Therap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和珍.卡派多(Jane Carpineto)的《唐璜症候羣》(The Don Juan Syndrome)中,多閱讀關於適應不良人格的資料。
最終,你必須爲自己決定,另一半是被棘手的力量掌控,不可能改變,或是沒有動力在這騷亂時刻給予你所需要的愛。有多少是無法逆轉的,有多少是可以訓練的;有多少是出於永久受損的心理,有多少是出於關係中可以改變的情況。一旦你放棄另一半,睜開雙眼,看清沒有回報的愛裡包含的欺騙和扭曲,你將能夠好好回答這些問題。
※本文爲心靈工坊出版的《走出外遇風暴:如何重建信任與親密【全新增訂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