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上海登場 吳伯雄籲珍惜兩岸和平
第十屆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18日上午於上海淞滬紀念館召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吳伯雄透過視訊致詞。(照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第十屆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18日上午於上海淞滬紀念館召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李斌在開幕式上致辭。(照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第十屆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18日上午於上海淞滬紀念館召開,開幕前,出席研討會人士參觀歷屆研討會的照片展。(照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吳伯雄18日指出,兩岸當前的環境雖然艱難,但是再困難也不會比孫中山先生革命時期艱困。孫中山先生與宋慶齡女士留下不可多得的精神遺產,具開創性、前瞻性、可實踐性,在當代具有燈塔的指引效應。
第十屆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18日上午於上海淞滬紀念館召開,這次研討會主題爲孫中山宋慶齡與中華民族精神。吳伯雄、宋慶齡基金會主席李斌在開幕式上致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邵志清、中山基金會副董事長林振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張吉明、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特聘顧問管中閔、吳志揚、兩岸專家學者及兩會代表團與青年學生百餘人出席活動。
吳伯雄通過視訊致詞,他說今天兩岸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中國數千年曆史發展相對富裕的時刻,大陸已經打完脫貧戰役,我們更要珍惜兩岸和平發展的不易,記住「銘記歷史,揚棄戰爭,追求和平,振興中華」的宏願,這也符合中山先生「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願。
李斌主席指出,面對複雜嚴峻的臺海形勢,兩個基金會克服困難,精誠合作,大陸一屆、臺灣一屆的辦會機制越來越成熟,研討會成爲兩岸學術和人文領域重要機制化交流平臺,她深刻感受到兩岸同胞完全能夠坦誠交流與溝通,不斷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凝聚共識。而且更深刻感受到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
吳伯雄說,中山先生一生追求中國的現代化,立下顛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他著書立說,領導國民革命,爲中華民族的復興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
他表示,其中民族主義更是中山思想體系的基礎與靈魂。中山先生主張實現民族平等,在中國尚被帝國主義壓迫時,應先求中國之自由平等。中國強盛以後,應實行濟弱扶傾政策,以求世界各民族之平等,這是何等不凡的胸襟抱負。
他說,宋慶齡女士一生獻身社會福利與國際和平事業,尤其推動婦女兒童保護及社會救助事業,更是受到各界的敬重。他們倆位奮鬥的一生,是共同譜寫了中華民族發憤圖強與人道關懷之歌。不僅值得後人傳誦下去,他們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象徵。
李斌主席與中山基金會副董事長林振國都不約而同認爲應該讓更多兩岸青年瞭解、景仰孫中山與宋慶齡偉大思想、崇高精神,讓中華民族精神世代傳承下去。
今年是抗戰勝利80週年,再過一週也是臺灣光復80週年,研討會在開幕前還特別安排參觀上海淞滬紀念館的抗戰史蹟展,別具時代意義。
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自2012年首次舉辦以來,兩岸50餘所大學高校、科研機構的近200位中國近現代史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展開交流對話,近千名學生、社會人士參與交流。18日上午開幕前,出席研討會人士還參觀了歷屆研討會的照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