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將軍次子盼將父遷葬大陸 陸委會:來臺將領這種例子並不多
陸委會副主委樑文傑。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廖士鋒攝影
國軍抗日名將孫立人的次子孫天平日前宣告已向大陸國臺辦申請,希望將孫立人遷葬回大陸,對此陸委會表示,先人的遺體是子女所繼承之「物」,如果他的子女達成共識,政府並不會有特定立場,但陸委會也「提醒」,來臺將領當中,回去安葬的例子並不多。
陸委會副主委樑文傑30日下午在記者會上回應本報記者詢問有關孫立人將軍遷葬議題時指出,根據我們的法律,先人的遺體,基本上是子女所繼承的「物」,是由子女共同擁有,所以他的子女如果有達成共識,基本上這是屬於他們的權利,政府並不會有特定的立場。
樑文傑「提醒」,當年來臺也有很多將軍,譬如說何應欽、白崇禧、胡璉、胡宗南,他們其實都是安葬在臺灣,所以只要能夠安葬、有子孫祭拜的話,「我想,不一定一定要遷葬回去」,當年這些來到臺灣的將領們,或者是公務員、政治人物,「回去安葬的這個例子也並不多」,但最後還是家屬自己決定,「政府並沒有準或不準的問題」。
對於孫天平日前宣告已向大陸國臺辦申請,希望將孫立人遷葬回大陸,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彭慶恩27日在記者會上僅指出,將進一步瞭解、覈實有關情況。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安徽廬江人,1900年出生。1925年取得清華大學工程學士學位,1927年獲美國維吉尼亞軍校文學學士學位,返國後在軍中,歷任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東北第四綏靖區司令部司令、臺灣防衛司令、陸軍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等職。抗戰時,孫立人將軍在緬甸仁安羌戰役中以寡擊衆,從日軍手中救出英軍,因而名聲大振,政府遷臺後,1955年因部屬郭廷亮涉及匪諜事件,長期被軟禁,於1988年重獲自由,1990年在臺中榮總醫院逝世,享壽90歲。
孫立人將軍墓園在臺中大坑山東山墓園,呈現「棺不入土」格局。1990年12月孫立人公祭時,時任總統李登輝特頒「軫念勳獻」輓額,前總統嚴家淦、行政院長郝柏村、司法院長林洋港、監察院長黃尊秋等要員也分別致送輓額。當時由總統府資政鄭爲元主祭,國防部長陳履安、陸軍總司令黃幸強、聯勤總司令羅本立等人到場致祭,且由羅本立、溫哈熊、許歷農、黃幸強四位上將,在其靈柩上覆蓋國旗。
圖爲1954年美國第八軍團司令泰勒上將(右1)來臺,總統府參軍長孫立人(左2)趨前握手寒暄,國防部參謀總長彭孟緝(左1)與美軍蔡斯團長(中)等親臨機場接待歡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