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山、王成博:《美國隊長4》失意,無需驚詫

來源:環球時報

2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下文稱《哪吒2》)全球票房(含預售)突破144億元人民幣,暫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七名,並繼續向前六發起衝擊。在中國內地大獲成功的同時,《哪吒2》在中國港澳地區以及海外的表現同樣引人關注。在中國香港,《哪吒2》連續5天登頂單日票房榜,上映首日觀衆超5萬人,總票房已突破2100萬港元,刷新香港華語電影首映日的票房紀錄。在北美和大洋洲地區,電影在1000多家影院上映,排片規模創下近20年來華語電影的海外最高紀錄,票房突破2000萬美元。可以說,《哪吒2》已經成爲一個全球性IP,也成爲中國當代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在《哪吒2》大火的同時,美國漫威影業出品的《美國隊長4》卻在中國遭遇“滑鐵盧”,在國際電影市場的表現也未達預期。上映13天后,《美國隊長4》在中國內地票房才突破1億元人民幣,創下了除《驚奇隊長2》以外的漫威電影在中國內地的最差成績。這與過去漫威電影在中國市場“大殺四方”的成績形成了鮮明對比。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內的一些西方媒體,再一次發揮“傳統藝能”,將《美國隊長4》在中國慘淡的票房歸咎於《哪吒2》成功所帶來的民族主義情緒,還大肆炒作《哪吒2》具有的所謂“政治意義”。

BBC這種“甩鍋”中國的論調,不過是爲“美國大片”失敗找的拙劣藉口,絲毫不提《美國隊長4》的全球真實口碑。該片的爛番茄(美國影評網站)新鮮度指數只有49%,爆米花指數79%,跌至漫威電影系列中的“新低谷”。反觀《哪吒2》,其爆米花指數達到驚人的99%。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帝國25”電影院,《哪吒2》在一段時間內的排片都超過《美國隊長4》,每天有20場以上。在悉尼一家主要商場的影院,《哪吒2》的排片量也從最初的8場逐步增加至17場,反超《美國隊長4》的15場。

從全球觀衆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劇情平庸、特效普通、角色設定有誤等問題是人們對《美國隊長4》的一致看法。而海外觀衆雖然可能不理解《哪吒2》背後複雜的中國神話體系和電影背後的中國文化內核,但其精美的畫面、震撼人心的特效,以及讓人眼前一亮的中國美學風格及迥然不同的敘事形式,都讓外國觀衆讚不絕口。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導演託尼·班克羅夫特表示,《哪吒2》讓他“深受震撼”,希望中國動畫電影行業的從業者“將更多的精彩帶給世界”。

可見,BBC等試圖用“民族主義”的帽子掩蓋《美國隊長4》糟糕的口碑和《哪吒2》成功的真相是行不通的。事實上,BBC全力辯護的《美國隊長4》本身就是一部具有極強美國色彩和政治導向的電影。曾幾何時,漫威旗下的《鋼鐵俠》《蜘蛛俠》等影片一直是全球範圍內商業電影的標杆,但隨着近年來美國社會內部所謂“政治正確”大行其道,漫威電影的製作被一再波及,質量顯著下滑。同時,美國將影視劇作爲宣傳工具服務其政治利益,強行對外輸出價值導向的趨勢愈發明顯。《尚氣與十環傳奇》《永恆族》等電影飽受爭議,甚至被批爲“爛片”。更何況,這些電影中還被指夾帶有明確的種族歧視、同情法西斯主義等違背全球基本價值底線的情節,不僅是中國觀衆,來自漫威大本營——北美地區的觀衆也早已對這些粗製濫造的美式宣傳感到不滿。

現如今,美國憑藉經濟、軍事和科技等領域的霸權享受在全球範圍“文化傾銷”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不僅正在爲中國觀衆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提升中國觀衆的審美閾值,更是在世界範圍內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影視產品選擇。同時,隨着短視頻、直播平臺在全球範圍內流行,微短劇等全新的影像形態也有了自身明確的生態位,各種不同形式影視作品“百花齊放”的盛況必將改變好萊塢在全球影視行業“一家獨大”的局面。打敗《美國隊長4》的不是所謂的他國“民族主義情緒”,而是美國影視行業在吃了很多年“老本”後,難以適應當今技術的飛速發展、文化市場的劇烈變化,以及競爭對手的能力提升。若BBC之流還不能轉變心態,理性看待中國文化產品持續“出海”的成就和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其只會在故步自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作者是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副研究員、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