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準備上陣 WBC資格賽中華隊隊長陳杰憲揮出人生全壘打
圖爲陳杰憲。圖/陳杰憲提供
去年底世界棒球12強賽中華隊獲得冠軍後,將臺灣棒球的熱度大幅提升,多位在球迷間已頗受關注的球星,一躍成爲家喻戶曉的全民英雄,「臺灣隊長」陳杰憲表現出色,更擄獲大量粉絲,其母隊統一獅將與他簽下灣職棒歷史留名的重量級合約。
球場上的陳杰憲擁有超強實力,其實,球場下的他除了對自我管理的要求嚴格,對棒球環境與球員育成,都有成熟的見解,可說是外貌、實力、頭腦「三拍子」、實至名歸的當代體育明星。
陳杰憲的一級賽事國家隊經驗,是從2023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BC)開始,他描述,首次先發時,面對爆滿的球場、震耳欲聾的應援聲,他既緊張又亢奮,直到第一個打席後,纔開始習慣比賽節奏。有了這次經驗,讓他入選12強名單時,對自己更有自信。不過,他回憶,外界起先對12強的名單並不看好,28人中有一半以上的隊友沒有參加過一級賽事,身爲隊長的陳杰憲於是鼓勵隊友們,「這只不過是我們人生中的其中一場比賽,不用顧慮太多」,既然已經不被看好,就把壓力放下,將良好的團隊氣氛與凝聚力營造出來,在場上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即可。
陳杰憲的經驗分享爲團隊帶來巨大的效果,無論是練習和比賽,隊友們不分你我、互相加油鼓勵,「第一場贏韓國後,大家的自信心慢慢拉起來,隔天比賽大家眼神都不一樣了」。
國際賽奪冠後,陳杰憲並未就此滿足,他感受到各國實力的強度,無論是在母隊統一獅、或是再次作爲中華隊成員,想要努力的動力也更深切;這次經驗將陳杰憲的視野進一步打開,「感謝不看好的人,我們才能反彈」,他說,現在的他不會爲小事而沮喪,反而感謝一切看似不好的事,讓他獲得更不一樣的收穫。
陳杰憲的棒球路並不平坦,高中時在日本岡山共生高校留學的他,因在日選秀失利,回到臺灣後,在業餘成棒隊臺電棒球隊蟄伏三年,才決定參加中華職棒選秀,進入統一獅後,歷經守備位置更換、受傷,他成爲獅迷口中的「外野三帥」、獅隊的看板球星時,已是職棒五年級生。在今年1月滿31歲前,寫下職涯新里程碑的陳杰憲,一路走來的心態就是「隨時準備好」,他說,身爲球員,賽前的練習準備好、頭腦思緒整理好,在場上維持專注,其他的壓力都是「身外之物」。
實力上乘的球員不少,同時在個人生活與品德也幾乎沒有爭議的球員卻更珍貴,陳杰憲認爲,決定一位球員能否走向頂尖,最重要的在於「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自覺和能力,應該從還是小球員的時候,就要養成。
曾在日本留學的經驗,讓陳杰憲對臺灣三級棒球的體制感觸良多,他說,比起日本學校球隊,臺灣體育班的小球員訓練量大得誇張、犧牲了大多數在班級中學習、相處的時間,這也導致球員在場下生活方面,缺少了自我管理的認知與能力,以至於當離開了高中校隊後,聞到自由的氣息,就方寸大亂,可能間接造成「少棒強、成棒弱」的態勢,也讓「文武雙全」在臺灣幾乎遙不可及。例如拿到高簽約金、高薪的球員,該如何理財,這就需要具備足夠知識,陳杰憲說,他在臺電棒球隊時開始建立理財觀念,首先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其次,再進行適當的投資,如基金、定期定額,進而保障多年後的退休生活。
「棒球是高失敗的運動,最重要的是心理夠強大,在場上遇到了失敗,反而會越挫越勇」,陳杰憲說,如果球員在小時候能有機會真的好好的、冷靜的去讀書和思考,轉換在球場上,他認爲就會如魚得水。
三級棒球的訓練量極大,陳杰憲分析,與背後的資源有關:現在,學校爲爭取更多贊助與資源,只能先拿出比賽成績吸引贊助者目光,造成小球員必須練習量夠大、比賽量夠多,「但是運動員承擔失敗的風險比一般工作還高,運動生命也不長」,陳杰憲相當感謝球團、球迷、整個社會讓職棒能走到今天的榮景,不過,爲了更多在這條路上努力的運動員,他希望,未來「資源」能走在「成績」前面,無論是政府或有意扶植體育的企業等,都能先支援運動員足夠的資源和照顧,纔會進而造就好成績,「這纔是對運動員真正的愛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