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經歷風雨,友好交流合作始終是主流

本報記者 邢曉婧 劉 欣在中印建交75週年這一時間節點上,回顧兩國關係的發展歷程,展望未來合作前景尤爲重要。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表示,兩國關係雖經歷風雨起伏,但總體保持向前發展勢頭,友好交流合作始終是主流。在金磚、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下,中印之間的合作展現出獨特優勢。環球時報:今年是中印建交75週年,您如何評價當前的中印關係?徐飛洪:印度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縱覽中印建交75年來的關係史,不難發現,兩國關係雖經歷風雨起伏,但總體保持向前發展勢頭,友好交流合作始終是主流。正如中國領導人指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印都應該是和諧相處的好鄰居、攜手前行的好夥伴。環球時報:當前,兩國貿易額持續增長,中印應如何進一步深化經貿互利合作?中國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您認爲中國式現代化會給兩國帶來哪些機遇?徐飛洪:中印都處在各自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發展是中印兩國最大的“公約數”。中國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印度也提出“2047發達印度”願景。我們願與印方做現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加強發展戰略對接,相互成就,共同發展。環球時報:雙方同意恢復中國內地和印度間直航航班,併爲兩國人員往來和互派記者提供便利。目前進展情況如何?徐飛洪:今年年初舉行的中印副外長/外秘級對話期間,雙方同意恢復中國內地和印度間直航航班,並採取措施,爲兩國人員往來和互派記者提供便利。目前雙方主管部門正就恢復直航、互派記者等問題密集溝通,商討具體方案。我們衷心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上述事項早日取得可視化進展,提升兩國人員往來與合作水平。環球時報:爲紀念中印建交75週年,兩國同意開展媒體和智庫交流、二軌對話及其他人文交流等活動。您能否介紹一下具體安排,怎樣看待人文交流在兩國關係中所發揮的作用?徐飛洪:中方積極致力於促進中印人文交流。去年中國駐印度使領館共向印公民核發赴華簽證28萬件。今年第一季度核發赴華簽證大約7萬件,同比增長約15%。不久前,中國駐印度使館同印度青年領袖聯合會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印青年對話,開啓了紀念中印建交75週年系列活動。根據中印副外長/外秘級對話達成的共識,今年中印還將開展一系列媒體、智庫、青年等交流活動,相信會在兩國人民心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和情感共鳴,推動更多有識之士投身中印友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