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攻擊學生事件引發不安 新北議員建議「配發隨身警報器」
學生防身警報器示意圖。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近來苗栗等地接連發生隨機攻擊事件,讓家長震驚與不安。議員建議市府全面推動配發「學生防身警報器」,保障孩子安全。新北教育局說,若要30萬名學生普發,經費要6千萬,今年9月起在2所國小試辦防身警報器、另2所試辦哨子,進入觀察評估期,將追蹤使用狀況與可行性。
教育局統計,新北小學跟幼兒園學生有30萬人,新北市議員黃桂蘭表示,日前苗栗發生隨機傷人事件,該犯人10年前就有相關行爲,不料被放出來又傷害人。如今該如何保護這些孩童,她建議若孩童身上有防身警報器,可以達到嚇阻、防範機制,萬一有狀況,也能及時讓周邊民衆發現,對犯嫌也有嚇阻作用。
參與計劃的校方表示,防身警報器與哨子試辦計劃從113學年度起開始,今年開學完成家長同意書調查後,就開始2周的學生教育訓練,1年級學生預計在第11周開始使用。
該校主任說明,防身警報器爲按鈕式設計,警報音量約110至135分貝,在學童走路時有高度警示效果,也容易誤觸造成恐慌,課程着重「正確使用時機與演練」,學校會持續觀察學生反應與行爲表現。
校方統計整體試用回饋,學生對防身警報器接受度高,能在突發狀況下迅速求援、增強通學安全感,教師也建議,要搭配安全教育課程以深化正確使用觀念;哨子則因操作簡單、易於攜帶且成本低,學生能快速上手,並獲家長肯定教育成效及實用價值。
教育局回覆,防身警報器確有提升學童人身安全的助益,但考量警報器後續長期維護與管理的成本,且全國各縣市尚無明確成效案例,新北目前採取審慎評估態度,114學年度第1學期選定2所國小試辦防身警報器、另2所試辦哨子,以蒐集實際使用數據與親師生回饋,作爲後續是否普發依據。
教育局表示,目前4所試辦學校均依期程推動,其中2校使用防身警報器、2校試行口哨方案,學生在課後或通學時段皆可配戴使用,目前進入觀察評估期。另外,也透過校園安全課程、校警合作演練、守護天使志工巡守等多元措施,提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與應變能力,打造更安全的學習與通學環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