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澔平登聖母峰險喪命 3類人最易併發腦水腫「1天就沒命」

眭澔平登聖母峰出現高海拔腦水腫,他相當感謝雪巴人登山向導(左圖右)的照顧。(圖/翻攝自眭澔平臉書)

65歲前主播眭澔平登聖母峰,因高山症腦水腫緊急返臺接受治療。衛福部曾指出,少數出現急性高山病的人會惡化成高海拔腦水腫,24小時內就可能致死,心衰竭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肺動脈高壓患者都是高海拔疾病高危險羣。

眭澔平在臉書還原當時情況,自己吐得滿身,還出現脫肛、尿失禁與糞失禁情形,幸好有登山向導的細心照護,爲他清洗身體換衣,拍背壓胸又雙手搓揉取暖,才熬了過來。

營養專家洪泰雄在PO文指出,在高海拔環境中,稀薄的氧氣會影響全身代謝,如果電解質、維生素B羣、抗氧化營養素補充不足,就可能誘發高山症,甚至併發腦水腫與肺水腫,當身體無法進食、又上吐下瀉時,營養流失雪上加霜。

衛福部疾管署指出,以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爲例,山頂的氧氣含量僅有平地的7成左右,人若突然處於這樣的特殊環境,就可能出現急性高山病,少數人會惡化爲高海拔腦水腫,症狀包括嚴重頭痛、嗜睡、意識不清、步態不穩甚至昏迷。步態不穩是高海拔腦水腫的重要指標,一旦出現該症狀,在沒有給予妥善治療或降低高度的情況下,24小時內就可能致死。心衰竭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肺動脈高壓患者都是高海拔疾病高危險羣。

如何預防高山症狀?疾管署指出,除了要謹慎規劃爬升速度外,也要提早練習適應高海拔環境,出發前30天內可到海拔2750公尺以上的地區停留2天以上,並可提前準備預防藥物。到高海拔地區後, 儘量減少劇烈、高耗氧活動、保持身體溫暖、勿吸菸喝酒,飲食儘量高糖低脂,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