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 誰說考試就非要100分了?
南山區的卷,沒想到發酵了足足一週還沒停止,從深圳當地一直髮展到全國熱話,各路官媒也紛紛跟進,各教育領域的專家都下場評論。
每每這些話題,必然會有人痛心疾首地評論:“雙減”減了什麼!會有人認爲這是在爲難孩子,爲難家長。
但就我而言,目前我比較認可的是剛剛今天新華社這篇中大多數人的觀點。記者採訪了學生、家長、學校、教育部門和專家學者。知道你們不一定感興趣讀原文,我把其中一些我比較認同的觀點放出來。
對於難不難,題目離譜不離譜的問題,有當事師生是這麼表示的
有沒有一種可能,對南山區的師生來說,這麼考可能是常態,只不過這次需要深入理解的題量更多了?
文章裡面引用了福建師範大學教授章勤瓊的話,看來他也持有這個觀點:
我常常說,吐槽只滿足了情緒價值。情緒當然應當得到宣泄和滿足,但需要警惕的是,一旦吐槽變成了無休止的埋怨,則是相當負面的情緒,它對現實沒有絲毫幫助。
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當我們面對挫折或者說突如其來的問題的時候,從中吸取教訓,吸取經驗,努力避免重複犯錯,努力解決它,纔是人進步的源泉。
我經常對我的學生這樣說,也經常在文章裡面表達這樣的觀點,這次同樣。考試內核的轉變不可避免,只不過這份卷子過於誇張,但方向已經明確。這篇文章也有多位專家持這樣的觀點:
四個段落,分別有網友、區教育部門、學校負責人、教育集團數學老師等等,觀點大同小異。如果只是我說你可能不信,也不屑,但顯然,趨勢已經是明牌。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一直以來都特別想說的點,那就是誰告訴你告訴就一定要讓你小孩滿分的?
小學怎麼滴?哪條法律規定小學就要滿分了?誰告訴你上了課外班就能滿分了?
哪怕是天天被拿出來罵的“雙減”,其描述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課室不是“減輕家長對考試的精神負擔”,也不是“減輕考試難度”。
誰規定了,考試就要簡單,考試就要拿高分?
如果說小學抱有這種態度還正常,那麼中考呢?事實是,中考體育標準加大了,相當一部分家長受不了了,因爲體育拿不到滿分!然而,體育既然也作爲中考計分科目,那麼語數英這些科目不是天然應該滿分,憑什麼體育就必須要給多數人滿分?
但是有的人不管,反正體育拿不到滿分就是教育局爲難我們,你定這個標準就是在“選拔運動員”。奇了個怪,爲什麼就沒人說數學這麼少人拿滿分就是在“選拔數學家”呢?
你說體育有先天因素,不行就是不行。那IQ有沒有先天因素?學習能力也有先天因素的喔,家庭情況也是有所不同的喔,每個學生的技能點也會不一樣的喔,這些就不算了?
事實上,體育永遠都是滿分人數最多的科目,標準提高只是滿分人數少了,並不是沒有。
到了高中,頂多接受完高一的毒打,大家就老實多了。別說要滿分,很多人及格都謝天謝地了,眼神也變得清澈起來。
上面說的這個,我知道會有人不同意的,不過無所吊胃,歡迎留言區罵我。之所以那麼氣憤,是因爲剛剛午睡完日常網上衝浪的時候,我一個羣裡的家長髮了一單發生在上海的慘案。
說是一家三口,媽媽逼着五年級的孩子一定要100分,孩子空中飛人了,父母親跟着飛。雖然有圖有視頻,但畢竟沒有證實的東西,也不亂髮出來,這年頭得讓子彈飛很久才行。
但是,一些家長過於理所當然的觀點是實打實存在的,包括理所當然地認爲考試就該簡單,孩子就該高分,社會就該絕對公平,就該人人都高中有大學可以讀——即便你爲此什麼都沒有付出。反正不管自己做沒做好,結果不好就是全世界欠了自己。
我是個極其樂觀和積極的人,正是因爲我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纔是常態,那麼當事情沒有那麼糟的時候,不就開心起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