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 高中雙休的爭論?死局無法破!
這兩週,高中雙休這事忽然掀起了波瀾。浙江、江蘇、湖南等全國多地逐步推進落實,廣東省部分省市的學校也已經跟上,並且越來越多的學校在路上。
比如這所廣東省的高中,開頭就拿出了官方文件,表明是【按照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
雙休嘛,本應該是非常合理的,但只要放在學生身上,不管合不合理,總能引發廣泛討論。或者說,但凡是教育類的政策,必然會有大量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隔空交火,誰也無法說服說,雙方說着說着就互道sb。
來,投個票給大家看看。
支持雙休的人覺得,高中學生一週六天,早7晚11,這叫什麼?這叫7116!996福報社畜都直呼內行。關鍵是,社畜還有一天休息,高中生的 週日呢?休息是不存在的,該補課的補課,該趕作業的趕作業,不過是換個地方學習罷了,這叫休息嗎?並且週日晚上分分鐘還給大家安排一個周測,讓你們晚飯都吃不安寧。
反對的人覺得,太矯情了!誰不是這麼過來的,人生能有幾回搏,最關鍵的幾年吃一下苦怎麼了,吧啦吧啦吧啦一頓輸出……但凡你說一句不,我就站在道德制高點對你指指點點。
你問我支持還是反對?我不說,因爲肯定要得罪一半人,而且我說不說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之前就說過,人與人的悲喜並不相通,甚至恰恰相反。屁股不同,三觀不同,立場必然不同。恕我直言,這根本是死局!
這個死局在於,政策制定者們,無論你們怎麼定,必然是要得罪人的,所以你選A就A,選B就B,別既要又要,明面對百姓說的是一套,暗地裡底線又是靈活至極的。
雙休以及假期上課,究竟是必須的還是學校可以自行決定的?
義務教育階段的密考,究竟是不允許的,還是有時候可以的?
超前學習,究竟是不允許的,還是對某些學校/班級/學生可以的?
掛學籍借讀,究竟是不允許的,還是有權有勢的就可以的?
課外輔導,究竟是不允許的,還是可以偷偷進行的?
以上問題,都有對應的條例告訴你是前者,但實際上大家都懂,是後者。
然後問題就是,如果是後者,這個“度”到哪裡?這就很靈活了,換個領導就可以不同,過了幾天就可以不同,偶爾鬆一鬆,偶爾又緊一緊,主打一個隨機橫跳。學校要摸索,家長要摸索,學生要摸索,教育從業者要摸索,靠教育黑產吃飯的人也要摸索。
摸索錯了,做的過分了,或者被揪住不放了,就見諸報端——最近幾天的典型例子,就是那個“丟簡歷”事件。
我能夠理解,規則需要白紙黑字寫清楚,但實際操作上如果完全按照這個規則來,又不是很符合國情和人情,有些事情也沒法按照規則來。
比如,我作爲一個貧寒學生,指望高考改變命運,你們雙休玩樂,我自願寒窗苦讀,學校老師給予我幫助,如此感人至深,還違規了?這不合理吧。
再比如,吾乃神童,校內知識早就掌握得透透徹徹,都自學到五年後了,競賽纔是我的菜,你還讓我升初中要電腦派位?派我去一所菜校,那老師有這水平嗎?就算有,班裡同學有這水平嗎?又規定了不能超前,那我上課有意義嗎?這麼下去不得泯然衆人?
再再比如,我是學校領導,你區市領導年年拿我校升學率指指點點,甚至成了我的kpi,影響我仕途,那我是不是得盡力搞好一點?這樣一來我卷一下我手底下的老師和學生怎麼了?我週末上一天課你還不讓我上了?我搞個密考挑幾個好苗子你又不讓我幹了?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但是,如果白紙黑字寫着可以隨便佔用雙休和假期,可以隨意掐尖,可以不上學去補課,分數不夠權錢搭夠,你覺得又合理嗎?
顯然不合理,如此一來,人和人的差距只會更大。
橫豎都是死局,我想不到怎麼破。
宏觀層面,唯有儘可能維穩,握緊手中紅線,依據形勢把握好鬆緊程度。剩下的交給時間,讓社會在爭吵和發展中逐漸形成多數人的共識。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那就是管好自己,自己要明確自己要什麼,捲到什麼程度是自己可以接受的,以此爲基準去選擇升學路徑,選擇學校。另外,作爲家長你自己,以及你孩子有幾斤幾兩是要掂量一下的——別人去2+4你也去,但你校內知識都沒掌握踏實;別人花錢搞學校你也搞,但這筆錢人花得毫無壓力,你卻要影響生活質量——這顯然不太合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