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VS南京
6萬名球迷到場觀賽!
今天,7月5日晚19:30,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2025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第六輪——南京隊VS蘇州隊激情開賽。
南京全城已待、街頭廣告位早早鋪貨,300公里外的蘇州,昨晚通知新增直播戶外大屏,江蘇“雙子星”城市都在等一場山呼海嘯。
雙面江南,千年文樞,一場超越足球的城市熱度競賽已悄然啓幕。
01
地級市之冠VS省會創新極
蘇州的經濟體量堪稱中國地級市的天花板。2024年GDP高達26727億元,不僅是江蘇唯一突破2萬億的城市,更超過成都、武漢等強省會城市。其工業底盤尤爲強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4.7萬億,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深圳。
支撐這一奇蹟的是三大萬億級產業集羣: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先進材料。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消費電子等領域,蘇州同樣培育出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千億級集羣。
南京則以創新濃度構築競爭力。2024年GDP達18500億元,常住人口人均GDP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名。這裡匯聚了紫金山實驗室、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中躍居全球第5位。
蘇州的本土企業恆力、盛虹,從鄉鎮小廠成長爲世界500強,南京的民營企業億嘉和已實現具身人形智能機器人商業化落地,連續7年穩居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國產品牌出貨量第一,其老闆吳波本碩畢業於東南大學機械系。
同爲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兩座城市的產業路徑雖異,卻同樣指向高質量發展的內核。
02
雙面繡VS文學芯
蘇州將城市氣質繡進了“雙面繡”:一面是千年姑蘇的溫婉,一面是全球製造的鋒芒。漫步平江路,非遺工作室與咖啡館隔河相望;金雞湖畔,圓融雕塑見證着工業園區蝶變——這裡集聚了305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7%。
“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一首《聲聲慢》唱響全國。蘇州城的街頭巷尾,聽評彈的遊客排起長隊。太湖之畔的繡娘,早已讓蘇繡走向世界舞臺。
南京的文化底蘊則深植“千年文樞”基因。作爲中國唯一的世界“文學之都”,這裡將歷史文化轉化爲消費新場景:德基藝術博物館舉辦Beeple全球首展,江寧織造博物館的《大夢·紅樓》沉浸式演出收穫1000+好評告白。政府每年補貼數千場藝術展演,讓文博場館變身首發舞臺。
蘇州的蘇工蘇作詮釋“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匠心,南京以“金陵風雅”重構消費敘事。
文化,在蘇州是產業根基,在南京則是創新媒介。
03
智造磁場VS創意熱土
蘇州1295.8萬常住人口中,15-59歲羣體佔比67.68%,高出全國6個百分點。這座“全球工業地標”之城,2024年新增就業41.75萬人,居全省首位;今年1月至5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7.77萬人,佔江蘇省30.7%。
統計顯示,蘇州人才總量已達390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近42萬人。目前,蘇州35週歲以下的青年人才約佔常住人口的33.54%。
南京是全省“含青量”最高的城市,14—35週歲青年常住人口占比達30.69%。南京正以“文學之都”的開放擁抱青年創客。
蘇州如雙面繡,千年文脈與4.7萬億工業產值在經緯間交織;南京似雲錦,將文學之都的絲線織入科創矩陣。江蘇“雙子星”正以人文爲經、經濟爲緯,共繡一幅比《盛世滋生圖》更磅礴的時代長卷。
勝負終有竟時,雙城競合的故事,翻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