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商銀行八週年危與機:加速去蘇寧化,淨利潤第三、合規卻亮紅燈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李薇
編輯 | 胡芳潔
美編 | 倩倩
審覈 | 頌文
7月初,金融監管總局江蘇監管局披露的罰單信息顯示,江蘇蘇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蘇商銀行”)由於存在信息科技風險管理不審慎、EAST數據質量不符合規範要求等兩項違法違規行爲,被罰款60萬元。
(圖 / 江蘇監管局對於蘇商銀行發佈的罰單信息(來源:金融監管總局網站))
作爲年科技投入超過3億元的民營銀行,蘇商銀行的這筆罰單值得警示。近一年以來,該行連續收到2次監管罰單,此前在2024年8月,監管部門對其開出金額高達366.78萬元的罰單。
蘇商銀行成立於2017年6月16日,是江蘇省首家民營銀行,也是全國第13家民營銀行,由蘇寧集團聯合江蘇省內其他6家大型民營企業共同發起。該行註冊資本40億元,總部位於南京市建鄴區,定位爲“科技驅動的O2O銀行”。
在產品佈局上,該行聚焦微商金融、產業鏈金融、科創金融、支付金融、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等六大核心業務,力爭成爲“長三角核心區普惠金融客羣最多、Fintech應用最多、具有領先優勢的專精特新數字銀行”。
從業績表現來看,在19家民營銀行之中,2024年蘇商銀行的淨利潤和總資產規模排名第三,僅次於微衆銀行與網商銀行。
2024年末,該行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均保持雙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爲11.22%、10.23%。2025年上半年,兩項指標繼續保持10%以上同比增長。
此外,蘇商銀行2024年科技資金投入超過3億元。豐碩科技成果的背後,是該行急於“去蘇寧化”的轉型願景,力求擺脫陷入經營困境的大股東蘇寧集團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今後蘇商銀行如何保持領先優勢?數字技術能否驅動業績增長與合規發展?
1、從“蘇寧”更名“蘇商”,難逃60萬罰單
蘇商銀行背靠第一大股東蘇寧集團,自2017年成立以來,拓展了一批江蘇本地的優質個人與小微企業客羣。
在股權結構上,蘇寧集團作爲第一大股東,持有30%的股權。日出東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3.6%,其餘股東持股份額均不超過10%。
(圖 / 蘇商銀行股權結構圖(來源:天眼查))
所謂“成也蘇寧,敗也蘇寧”,蘇寧集團自2020年開始陷入財務危機,2025年初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蘇寧電器、蘇寧控股和蘇寧置業的破產重整申請。一系列危機事件之下,蘇商銀行的業務拓展也受到一定波及。
(圖 / 蘇寧宣告破產重整的案件公告(來源: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
2024年3月,經監管部門覈准,這家民營銀行正式更名,由“蘇寧銀行”變更爲“蘇商銀行”,這也是唯一開業後更名的民營銀行。
(圖 / 監管部門對於蘇商銀行更名的批覆(來源:金融監管總局網站))
更名並未使該行風險減少,7月初的監管罰單反映其合規問題。針對本次罰單,蘇商銀行公開回應稱,誠懇接受並已按照監管要求完成整改,後續將強化內控合規建設,推動業務經營健康穩健發展。
「子彈財經」翻閱蘇商銀行的過往罰單,發現2024年8月監管部門對其開出成立後的最大罰單,罰款合計366.78萬元。
具體來看,罰單披露該行涉及七項違法違規行爲:違反存款計結息規則吸收存款;統一授信管理不到位;互聯網貸款授信額度超過監管限額;關聯交易未按規定審批;銀票業務保證金來源審覈不到位;流動資金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貸後管理不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行長在內的6名中高管同時被罰。時任蘇商銀行行長王景斌對違反存款計結息規則吸收存款、關聯交易未按規定審批、統一授信管理不到位負有責任,被警告、罰款23萬元。
(圖 / 蘇商銀行2024年8月罰單事項(來源:金融監管總局網站))
同樣是在罰單發生後,去年蘇商銀行也迴應稱“該行予以高度重視,誠懇接受監督與處罰,上述處罰涉及事項均發生在2021年之前,已按照監管要求完成問題整改”。
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接連出現合規問題,反映該行在內控管理和公司治理上的漏洞。儘管該行在科技投入上,位居民營銀行前列,但在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方面,與監管要求存在差距,警示其進一步健全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圖 / 蘇商銀行定位於“科技驅動的O2O銀行”(來源:蘇商銀行年報))
2、營收淨利雙位數增長,資產質量下滑成爲隱患
監管罰單的背後,是否折射其經營業績存在不穩定風險?
「子彈財經」發現,該行在2024年與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兩項指標均呈現雙位數增長,在經濟放緩形勢下實屬難得。
近日,蘇商銀行披露了一組亮眼的經營數據: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近1500億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實現10%以上同比增長。
放長時間週期,「子彈財經」回顧該行過去五年的經營業績,發現蘇商銀行雖然營收、淨利潤保持雙位數增長,且展現出規模發展優勢,但資產質量下滑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是從盈利表現來看,蘇商銀行2024年營業收入達到50.06億元,同比增長11.22%。淨利潤實現11.58億元,同比增長10.23%。五年內,同比增速最高的是2020年,營收與淨利潤增速分別爲175.63%、463.9%。
從19家民營銀行的淨利潤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微衆銀行109.03億元、網商銀行31.66億元、蘇商銀行11.58億元。排名第三的領先優勢,展現出該行的規模實力。
二是從總資產規模來看,該行從2020年的725.61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1375.54億元。五年內,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速最高的是2021年,高達39.5%,2024年回落至17.92%。
在民營銀行之中,蘇商銀行的總資產規模排名第三,僅次於微衆銀行的6517.76億元、網商銀行的4710.35億元,可見其“頭部效應”較爲突出。
(圖 / 19家民營銀行2024年總資產規模排名(來源:民營銀行2024年報))
三是從資產質量來看,該行2024年不良貸款率爲1.18%,相較2020年的0.94%,出現一定幅度的上升。
同時,撥備覆蓋率從2020年的263.32%降至2023年的171.33%,2024年又回升至214.02%。五年內,撥備覆蓋率的變動反映其不良貸款準備金減少,或使該行降低風險抵禦能力。
此外,蘇商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呈現波動下滑趨勢。從2020年的10.85%,降至2024年的10.34%,儘管降幅較小,但對其穩健經營帶來了風險隱患。
可以看出,該行資產質量已出現下滑的跡象,與其偏重小微金融與產業鏈金融的發展定位強關聯。蘇商銀行董事長黃金老在2024年9月曾指出,做小微企業貸款不能光靠數字風控模型,還要輔助人工決策、機器人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總部位於民營經濟活躍的江蘇省,蘇商銀行在貸款結構上是否偏向小微客羣?數據顯示,該行2024年普惠小微貸款餘額218.32億元,增幅13.01%,佔各項貸款餘額比重31.23%。
2025年6月末,該行披露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80億元,在貸戶數29萬戶,戶均貸款金額不到10萬元;消費貸款餘額445.3億元,在貸戶數573.5萬戶,戶均貸款金額僅1.29萬元。由此可見,消費貸款規模是小微貸款的2.47倍。
在規模擴張方面,該行在成立初期以消費貸款業務爲主,與百度、螞蟻、美團、攜程、360和京東等流量平臺廣泛合作。
在小微客羣的開拓上,該行董事長黃金老2025年6月提出,成立八年累計服務小微企業160萬戶,累計發放普惠小微貸款2200億元。
橫向對比來看,新網銀行小微貸款客戶達22.13萬戶,衆邦銀行累計服務小微企業超過50萬家,相對而言蘇商銀行具備顯著的競爭優勢。
綜上所述,蘇商銀行2024年淨利潤、總資產規模均排名行業第三,展現出強勁的頭部優勢。然而,資產質量下滑跡象不容忽視,從側面也驗證了監管罰單的潛在風險隱患。
3、數字技術領先同業,“去蘇寧化”未改小微業態
本次罰單直指蘇商銀行的信息科技管理,而該行對外宣傳最多的正是科技成果。作爲具備互聯網基因的民營銀行,更需要將科技與金融兩者融合,使科技研發滿足監管合規要求。
「子彈財經」根據該行年報數據,即每年將營收的6%投入於數字科技,2024年該行營業收入50.06億元,估算其科技資金投入超過3億元,約佔淨利潤的25.94%。同時,該行將年科技投入的10%投入人工智能,三年已累計投入9000多萬元。
在金融科技成果上,該行知識產權申請量位列江蘇省法人金融機構第一。尤其是獲批成立“南京市金融大模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民營銀行之中展現出科技實力。
(圖 / 蘇商銀行2024年金融科技創新成果(來源:蘇商銀行年報))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一季度發佈的《亞洲銀行家2025全球數字銀行百強榜》顯示,蘇商銀行排在第十位,甩下了衆多歐美銀行。
具體來看,前十強分別是:巴西Nubank、荷蘭ING(Global)、中國微衆銀行、韓國KakaoBank、俄羅斯Tinkoff Bank、美國Ally Bank、德國ING、中國網商銀行、韓國Toss Bank、中國蘇商銀行。
這項榜單在全球具備較高的含金量,評估維度涵蓋用戶基礎、市場/產品覆蓋度、盈利能力、資產負債/存貸比、融資能力五大方面。
(圖 / 亞洲銀行家2025全球數字銀行百強榜(來源:亞洲銀行家研究院))
上述種種跡象表明,蘇商銀行展現出數字化轉型“硬核”實力,力求實現“去蘇寧化”的最終目標。然而,在多數客戶的認知裡,依舊將其歸屬爲“蘇寧系”金融版圖。
若想徹底撕掉這一標籤,蘇商銀行必須通過科技賦能,使外界看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然而,當前該行戰略重心在於普惠小微金融業務,但依舊高度依賴利息淨收入,科技能力並未破解其收入結構單一的問題。
「子彈財經」注意到,該行小微金融領域的科技成果日漸增多,比如小微信貸AI審批助手、逾期客戶智能畫像、“天衡”小微風險矩陣、“透鏡”智能風控引擎等。
在科技投入上,蘇商銀行在民營銀行之中佔據了領先優勢。但科技創新成果與普惠金融服務仍存在一定脫節,不能僅靠科技一條腿走路,而是在小微財資管理、產業生態圈等方面徹底變革,才能真正“去蘇寧化”,擺脫股東的負面影響。
4、小結
蘇商銀行已迎來八週年,憑藉江蘇首家民營銀行的獨特定位,成爲金融科技賦能江蘇民營經濟的“標杆樣本”。業績表現上,該行2024年末淨利潤與總資產規模均在19家民營銀行之中位列第三,展現出頭部競爭優勢。
然而,一年內接連兩次罰單,疊加該行近五年的不良率波動上升表現,倒逼其重新審視合規機制。今後,該行應從兩方面推動可持續發展:
第一,加強信息科技條線的合規機制建設。在推廣科技專利和數字化系統平臺的同時,該行從高管層面應高度注重金融合規制度和文化建設,確保數據安全並符合監管要求,及時預警業務風險事件。
第二,強化小微金融風控。鑑於江蘇民營企業衆多,蘇商銀行僅憑數字技術無法化解風險,需拓展多元化合作夥伴並藉助大模型,促使資產質量持續優化。
蘇商銀行今後能否保持行業頭部地位?內控合規風險如何化解?「子彈財經」將持續觀察。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