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與人生

散文

「大哥,上週那張畫完成了嗎?」

「今天可以再畫人物,挑一張圖,試着描繪中年男性的臉孔…」

這是每週一上午上課時,老師對我的提問。每一次上課,總帶着期待與想像而來,下課時,則是滿懷喜悅與成就感而歸。

我第一次接觸素描,是在高一的美術課。那堂課,老師徵求模特兒,一位勇敢的同學舉手自薦,坐在講桌前的課桌上,閉眼、盤腿、合掌,靜靜維持同一姿勢整整一節課。那幅畫究竟畫得如何,我早已記不清了,但素描,卻在我心中悄悄埋下一顆種子。

多年後退休,終於有時間報名素描課。從最基本的形體開始練習:三角錐、四方體、球體等,進行線條、曲線、層次的練習。逐步延伸至水果、茶壺、動物的組合靜物。之後再挑戰風景構圖,講究空間佈局與筆觸的變化。當這些基礎逐漸穩固,我才終於進入人物素描的領域。

人物練習始於臉部結構,逐一描繪眼睛、嘴巴、鼻子,最後整合爲整體面貌。初期多爲不具名小女孩,後來逐漸轉向成年肖像,甚至挑戰知名人物。不具名人物的描繪較有彈性,五官比例與位置可以自由調整;而畫出名人神韻,則需精確拿捏,常是一筆之差,整體氣質便大相逕庭。因此反覆修正、調整,便成爲過程中必經之路,也正是素描最動人之處。

這段有計劃、有方法的學習旅途中,喚醒了心底那位沉睡已久的藝術精靈,讓它輕盈飛舞,帶來無限的喜悅與活力。

線條與曲線的描繪,是體會正直與柔和的學習;物件的組合,是學會變通與調適的修練;風景素描不只拓展視野,也深化了對人際關係的理解;細描五官,是建立專業素養的基礎;而人物寫生,更是邁向社會理解的起點,我們觀察百態人生,感受人情冷暖。在試圖捕捉人物神情的過程中,我不斷斟酌、擦拭、重來,最終雕琢出一幅動人的畫面,那分專注與堅持所帶來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其實,人生的道理再簡單不過,素描學習的歷程,正是一面人生的鏡子。

一筆一畫之間,我學會了觀察、等待、修正與堅持。素描教會我,不急着完成畫面,才能畫得深、畫得真;人生也是如此,不斷描繪,不斷修整,終將成就獨一無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