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愷戰機操作成本高 俄羅斯考慮增加米格35戰機
俄羅斯急需補充新戰鬥機,考慮加大采購MiG-35。(圖/聯合飛機公司)
曾經叱吒風雲的米格戰機,在最近幾十年衰退的嚴重,米格(MiG)29戰機幾乎沒有贏過任何空中戰鬥,又有航程、滯空時間短的問題。即使米格設計局推出了最終改良型MiG-35依舊乏人問津,反而是蘇愷設計局持續發展,成爲俄羅斯戰鬥機的門面。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認爲MiG- 35沒有前途之際,英國金融時報卻發表一則消息,表示俄羅斯空軍正在考慮增購MiG-35,因爲俄羅斯需要新戰機補充。
突破防衛(BreakingDefense)報導,俄羅斯空軍 (VKS) 於 2017 年首次訂購MiG-35 戰機,總數24 架,預計2027 年底前交付,如此稀少的訂購量以及長達10年的生產時間,顯示這只是俄羅斯軍方對米格公司的「續命」而已,事實上,真正造出的MiG-35非常稀少,有人估計可能不到 10 架。
之所以如此,與MiG-35的前身:MiG-29糟糕的歷史紀錄有關,它已被貼上「機場保衛者」(譏諷航程短)、「不勝戰機」的惡名。
然而,聯合飛機制造公司(OAK)負責人斯柳薩爾(Yuri Slyusar)在卸任前表示,最新版本的MiG-35,將於今年內大規模生產。並且表示,它已相當先進,可稱爲「4+++」戰鬥機。
如此峰迴路轉的決定,幾乎完全是烏克蘭戰爭的結果。
戰爭3年以來,俄羅斯武裝部隊面臨有史以來最巨大的戰鬥損失,空軍同樣不例外,超過200架戰機、攻擊機、轟炸機被摧毀,需要儘快彌補戰鬥損失。此外,他們需要替換的戰機儘可能先進,如此看來,MiG-35就成爲不能跳過的選擇。。
根據公開資訊和與俄羅斯工業界消息人士的討論,最新的米格 35 型號與先前貼有該標籤的飛機相差甚遠。
據稱,即將生產的MiG-35採用了模組化設計的新一代引擎,但是由於電子元件的不足,以及成本考量,新款MiG-35沒有配備主動電子掃瞄雷達Zhuk-A AESA,這使得MiG-35顯得不夠先進。
但即使如此,俄羅斯空軍可能還是需要它,除了前述的急需彌補損失以外,它的維護和運作成本,比龐大的蘇愷戰機(Su-27、Su-30、Su-34、Su-35)要低得多。
一位烏克蘭雷達和電子企業主管接受《突破防衛》採訪時表示:「當你派出戰鬥機出勤時,你需要按磅支付費用。」意思是,愈龐大的飛機,操作成本就愈高。
他說:「自開戰以來,我們很少看到俄羅斯人在戰鬥中使用米格戰機,也許他們真的覺得MiG-29性能不佳。但是烏克蘭卻持續使用,甚至在維護米格和蘇愷戰機方面經驗豐富。因爲我們知道哪種戰機更適合任務要求。」
爲了扭轉航程不佳的問題,MiG-35做出不少修改,它取消了MiG-29複雜的機背輔助進氣口,以及主進氣口的防異物門,這兩個機制原本是讓戰機可在嚴酷的未整理跑道起降,但是複雜的機械結構佔用了太多機內空間,而後來的測試顯示,只要稍微照顧好跑道,其實雜物吹入進氣口的情況並不如原先設想的那樣嚴重。 在取消了這些設計後,MiG-35顯得更輕,也有更多燃料儲存量。
這使得MiG-35 的航程在沒有外部油箱的情況下,可以達到2000公里,比原來的MiG-29 增加了約 50%。並且增加了空中加油的能力。
MiG-35 的機翼也經過了重新設計,有了更大的機翼面積,意味着翼載荷更低、機動性更強,並可攜帶更多武器。
不過,瞭解俄羅斯飛機工業的消息人士並不看好MiG-35重新生產,他表示多數的米格戰機工廠都已經停工十幾年了,俄羅斯目前正處於國防工廠嚴重缺人的狀態。「米格工廠要從哪裡能找到足夠多的、具有大量生產這些飛機所需經驗的人員呢?」
這位前工程師指出,目前負責管理米格的聯合飛機公司集團的執行長已經去職,所以他留下的命令,也很難實際落實。他說:「無論管理部門的長官多麼有聲望,這些飛機的生產問題也不容易克服,而且他們已經改換別的職務,不會被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