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炳添:從賽道到講臺 以新身份續寫中國短跑未來

據新華社南昌5月26日電 在2025(第42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現場,蘇炳添作爲嘉賓體驗了國產運動器材,這位亞洲“飛人”現在擁有多重身份——既是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又是備戰十五運會的老將,更是中國短跑“承前啓後”的關鍵紐帶。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坦言,自己“現在就像一名‘新手’運動員,在全新的賽道上重新出發”。

“國家託舉,纔有中國短跑的今天”

回顧職業生涯,蘇炳添將個人成就歸功於國家的支持,“2014至2020年間,國家在引進國際教練、科學訓練體系上的投入,徹底改變了中國短跑的軌跡。”他特別提到,國際教練帶來的不僅是訓練方法,還重構了運動康復、器材使用等完整體系。

這次參加體博會,他欣喜於國產品牌的崛起,“剛剛體驗了英派斯等國產品牌的器材,流暢度已經不輸國際品牌,我現在也在帶年輕運動員,未來會與這些國內廠商合作,研發更符合中國田徑運動員專項需求的產品”。

從使用者到研發參與者,蘇炳添強調“體驗感至上”的理念,他說:“訓練就是看效果,器材越好越能提高力量輸出的效率。”他計劃將田徑運動員對踝關節等關鍵部位訓練的需求反饋給相關單位,推動國產訓練裝備和訓練方法的精準化創新。

“摸着石頭過河的時代過去了”

談及中國短跑的未來,這位35歲老將眼中泛起光芒。“現在的青少年太幸福了,他們的訓練都有科學路徑可循。”蘇炳添回憶起自己年輕的時候,對於訓練方法的對錯沒有概念,完全是摸着石頭過河。他曾經花了5年時間,專門到美國把運動訓練的所有基礎知識重新學過,“實際就是重新學了一遍跑步”。

在科學訓練方法的助力下,中國短跑的新生力量正在不斷涌現。前段時間結束的廣州世界田聯接力賽上,施君豪、曾克理、王勝傑、何錦櫶組成的中國隊在男子4X100米接力資格賽第二輪跑出38秒03的賽季最好成績,以小組第一昂首晉級2025東京田徑世錦賽,中國隊的男子4X400米接力和4X400米混合接力成績也都大幅刷新全國紀錄,並獲得世錦賽資格。

“這些年輕人證明,中國短跑已具備持續衝擊世界舞臺的實力,他們已經接近參加奧運會的水平了。”蘇炳添說。

“家鄉全運會,盡力不留遺憾”

十五運會將於今年11月在廣東、香港、澳門舉行,蘇炳添此前表示將在這次比賽後退役。在暨南大學任教以後,他目前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備賽當中,當下的競技狀態和年輕時相比已經有很大差距。“做教師我還是一個新手,雖然有助理幫忙處理行政上的事務,但是想兼顧訓練,時間上面還是很難去匹配。”

但勝負已是其次。“這次是真正在家門口作戰,哪怕狀態不復巔峰,我也要全力站上跑道。即使無法登場,我也會以其他方式爲年輕隊員鼓勁,這是我運動生涯的最後一屆比賽,我要努力做我能做到的事情。”

從突破亞洲百米紀錄的“飛人”,到培育新生代的教師,再到訓練科研的推動者,蘇炳添正在以多重身份續寫自己與中國短跑的故事。正如他所言:“我們這代人敲開了奧運會的大門,接下來要讓更多後來者踏着這條路,走得更穩、更遠。”

編輯 劉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