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努力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宋子文(戴墨鏡者)與蔣介石(中)、宋美齡(右)一起視察。(本報資料照片)
2025年10月761期《傳記文學》宋氏家族 傳奇與抗戰貢獻
宋子文爲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作出貢獻,防止南京國民政府分裂。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宋子文第一次回到故鄉海南文昌視察,但來去匆匆,原來發生了「西安事變」,他得趕回南京穩住國民黨鷹派軍人和政客,使其不能借故動武。並偕妹妹美齡親赴西安跟張學良談判,爲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作出重大貢獻。張學良的親信郭增愷在《一個歷史問題的交待》中說:「自一九三三年(宋子文)與蔣先生在牯嶺爭論而離開財政部後,一直就處於被南京政府所忌刻的地位。及事變發生時,南京還有人懷疑他與張楊通謀。宋子文之前往西安,就他與蔣先生那幾年的關係說,總算得上是公爾忘私」。「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了,但張學良遭到軟禁,楊虎城被投獄,宋子文內心很感歉仄不安。郭增愷回憶說:「宋先生在病榻上痛苦的語我:『你的話一些沒錯。第一次往西安前你在這裡說過:事情一定解決,結果則八面不討好!』然移時後,他又嘆道:『除了避免一次戰爭,少死幾萬青年外,我們沒有做出甚麼!』」。其實避免一場戰爭,少死幾萬青年已是功德無量。而且不僅於此,設使「西安事變」不能和平解決,南京跟西安開戰,國民黨馬上分裂,中華民族也大分裂,試問還能統一全國力量全面抗戰嗎?中國還堅持到一九四五年取得抗戰勝利嗎?當然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不只是靠宋子文兄妹之力,共產黨周恩來乃至斯大林都出過力,而斯大林之所以主張釋放蔣,目的是讓中國軍隊拖住日軍主力,使其無力北進配合德軍兩面夾攻蘇聯。假如無宋子文兄妹介入,讓何應欽等鷹派發動內戰,則周恩來、斯大林即使想調停也將成爲不可能。
「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宋子文毫無保留地全力支持抗擊日本,並把他僅有的一支武裝力量「稅警旅」(有稱「鹽稅旅」)開往前線。稅警旅在淞滬戰爭中,幾乎消耗殆盡,「一九二八年,宋子文編練保護鹽稅的稅警團(應爲「旅」),由美國西點出身的前輩溫應星任總團長。正好宋子文是個美國迷,要編練稅警,不但裝配要美式,中上級的軍官也非美國留學軍事人才不用。孫立人的一切條件,完全合乎宋子文的要求……孫立人初入稅警總團,先被派爲警長,不久調升爲特種兵團長,後改稱第四團。當上海八一三戰事爆發,稅警總團奉命調滬增援,……稅警總團一九三七年在上海,因爲抵擋不住日軍優勢的砲火和空軍,幾乎全軍覆沒。」孫立人在這次戰鬥中身體八處受傷,宋子文把他送法租界的教會醫院,要求用最好的藥品醫治,一切費用由他個人負責,與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此乃後語。
「西安事變」後宋子文受到蔣介石的猜疑,他在政府中的主要職務已被孔祥熙取替,他處於半在野狀態,可是並未因此而消極,而是以民間姿態積極投入抗戰活動。其一是募款。一九三七年八月他成立「救國公債勸募總會」,自任會長,副會長是陳立夫,常委是宋慶齡、孫科等政商界名流。他們在全國開展「救國公債」勸募工作,集中全國財力支持政府抗日。其二是宣傳。宋子文利用他的國際關係,向西方國家宣傳中國抗戰的意義,呼籲世界各國支持中國抗擊日本侵略。他用撰文、演講、廣播方式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種種暴行,駁斥美國當時流行的孤立主義。他呼籲戰火尚未波及的美國支持中國抗戰,遏制日本勢力,指出此乃救人自救之良策。其三是組織抗日社團,結集社會力量。一九三八年四月,宋慶齡發起成立「保衛中國同盟」,宋子文出任會長,宋慶齡擔任主席。一九三七年,宋子文已退出蔣政府,投閒置散,他是以民間身份積極從事抗日工作,正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其四,等到蔣覺悟到必須借重宋子文的外交才幹和國際脈絡,爭取國際支持時,委任宋爲他的私人代表(並無官職),宋子文也不計較,全力以赴,爭取國際特別是美國的支持,大大增強了重慶政府抗擊日本的力量。(四之二,摘自761期《傳記文學》)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