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有效經營者應堅守“四大主義”
今天,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 雖然未來是不確定的,但無論世道怎樣不確定,有效的經營者還是要按着常理去做企業。我把其中的一些常理歸納爲“四大主義”,“主義”就是指對做企業所持有的系統主張。
秉持務實主義
做企業是個辛苦活,必須務實,來不得半點虛假。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爲什麼發展得這麼快?這和我們中國人務實的精神有關。什麼叫務實?過去講的“摸着石頭過河”是務實主義,“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也是務實主義。其實,做企業就是要紮紮實實地做事,一步一步地探索,逐漸找到規律。
做企業光靠高談闊論沒用,最根本的還是要做出好的產品、提供好的服務,最後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這是有效的經營者要時刻牢記的。今天,有效的經營者首先要種好自己企業的那一畝三分地。
我在北新建材的管理是從整理整頓生產環境開始的,因爲企業如果連打掃衛生都做不好,又怎麼能做好產品呢?所以,那時我帶領大家打掃衛生。有年輕幹部跟我說 : “宋總,我們爲什麼總去打掃衛生呢?我們要不要做點大的事情呢?”我說 :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打掃衛生不只是一件看似簡單的小事,更體現了一種務實精神,我們做事情要從點滴做起,要從細微處做起。
作爲有效的經營者,我們不能好高騖遠,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有僥倖心理,一分汗水一分收穫。我常說,做企業這麼多年,我是十分汗水一分收穫。有人跟我說 : “宋總,你做了兩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好厲害。”其實,我一點也不厲害,因爲我每天工作16個小時,那麼多年沒有休過一個週末,沒有休過年假,我是比大家用了多一倍的時間帶出了兩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所以,我一再強調什麼都是時間的函數,不存在哪個人有三頭六臂,一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務實真的很重要,有效的經營者在戰略制定、技術創新、財務運作、資本運營等方面都應該有一種務實態度。普通的經營者可能擔心,務實和創新會不會矛盾。實際上,一點也不矛盾,創新也要務實,也要追求有目的、有質量、有效益的創新,而不是盲目的創新。
做企業一定要在方方面面都秉持務實主義,包括企業規模、發展速度等,這些也都要根據外部環境和自身情況而定,當大則大、當小則小,小企業可以做專精特新,大企業力爭世界一流。做企業千萬不要拔苗助長,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還要適應發展的節奏。做企業不能只會快跑,也要學會慢跑和長跑。
在信息過載的數字化時代,企業的經營者不能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處理碎片化的信息上,而是應該沉下心來,把本職工作做好。畢竟,我們不是經濟學家、科學家……而是企業的經營者,我們不能代替別人,別人也不能代替我們。我們要把仰望星空的事交給科學家,企業的任務是提升他們需要的望遠鏡的玻璃片質量,這是企業的本分。做好企業的根本是提供好的產品、好的服務,這是企業的看家本領,必須做好。
堅守專業主義
做企業一定要圍繞專業進行。近些年來,我們看到出問題的上市公司除違法亂紀之外,絕大部分都是因爲偏離了主業,盲目擴張。有效的經營者認爲,做企業要聚焦,橫向來講業務一般不超過三個,縱向來講產業鏈上的業務也不超過三個。做企業還是要符合專業化分工,這是一個基本邏輯。
工業化早期,大多數企業其實都是專業化的 ; 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機會的不斷增多,不少企業開始選擇多元化 ; 但後來隨着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企業無法過於分散資源,又迴歸專業化。這麼多年看下來,企業做專業化成功的比較多,而做多元化成功的比較少。在企業發展中,只能用有限的資源做有限的事,不能用有限的資源做無限的事。
有效的經營者主張專業化,但是企業在某個行業碰到了“天花板”,怎麼辦?那就做相關多元化,比如不同業務在技術上、產業鏈上、市場上具有相關性,有助於企業構築自身的業務組合力。其實,中國建材、國藥集團都是相關多元化的企業。那麼,企業能不能做多元化?答案是肯定的,像華潤這樣的投資集團做的就是多元化,它很注重業務之間的對衝機制。無論哪種類型的企業,在業務平臺層面都要做到專業化。企業要高度聚焦,才能把企業做好。
如今,我們進入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這個時候得好好研究,企業要不要轉型,要不要轉行。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轉型並不意味着要轉行。企業現在遇到的是產品的供過於求問題,不少行業面對的是供求關係失衡的問題,但只要企業身處的這個行業不是像過去的膠捲、彩色顯像管等行業那樣徹底萎縮,絕大多數企業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行業裡獲得新生和發展。企業要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做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從而獲得成功,這也是企業堅守專業主義的重要方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專精特新就是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它把專業化放在第一位,可見專業化的重要性。專業化就是要聚焦細分領域,做精、做深。我之前調研過的雙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筷子、砧板等日用環保餐廚工具,每年生產幾億雙筷子、上千萬片砧板,是一家績優的上市公司。這是專業化的典型案例。
堅持長期主義
做企業是一個長期的活,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式的長跑。做企業不可能馬到成功,即便是“馬到了”也不一定會成功。做企業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件苦差事,久久爲功,必須要堅守。
企業家精神蘊含了創新、堅守和責任這三層意思,堅守是最不容易的。做好一家企業需要10~15年的時間,如果你想把企業做到極致,可能需要30~40年。有人會問我,這是怎麼算出來的。其實,這不是算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像北新建材做石膏板做了40多年,中國巨石做玻璃纖維做了將近50年,它們現在都做到了世界第一,用了四五十年的時間。
北京大學劉俏教授在《從大到偉大 : 中國企業的第二次長征》一書中指出,一家稱得上偉大的企業,必須要經過50年以上的歷練,短時間的成功不能被稱爲偉大的企業,因爲不知道後面還有多少風險在等着。只有經得住歷史的考驗、長期的磨礪,纔有可能成爲偉大的企業,就這一點而言,我們的企業距離偉大的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做企業,我們都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我們選擇的是坎坷不斷、奮鬥不息的道路,企業要堅守下去纔會終成正果。
我曾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商飛”)調研,C919大飛機商業航班首飛成功引人矚目,實際上,這是挺不容易的。中國商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那就是它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大都做了三四十年,從最早做運-10,到後來跟美國麥道合資做MD-90,再後來做ARJ21支線客機,到現在做C919、C929,堅持做了這麼多年。中國商飛的展廳有四個條幅,寫着“長期奮鬥、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這就是長期主義。關鍵是這“四個長期”都體現了人的付出、人的奉獻,非常難得。做企業就要有這種長期堅守的思想,要堅持長期主義。
不光企業要秉持長期主義,有效的經營者也要秉持長期主義。現在有時會聽到一個詞 —— “躺平”,我不大讚成“躺平”的做法,企業有困難的時候,正是有效的經營者大顯身手的時候。他們的使命就是克服困難,如果沒有困難,企業要他們幹什麼呢?有效的經營者就是要克服重重困難,打造精良的產品、提供優質的服務,爲社會創造財富。美國第30任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總結美國精神時說 : “美國的事業就是企業”,其實,企業也是中國的重要事業,但是企業要靠有效的經營者帶領才能做好。
要奉行長期主義,做企業還要做好傳承。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不少企業經營者的年齡都大了,能不能做好傳承,這是對有效經營者的一個終極拷問。我之前去青島見了周雲傑、賈少謙,周雲傑接了張瑞敏的班,賈少謙接了周厚健的班,這兩個年輕人都非常之優秀,特別高興海爾、海信這兩家知名企業都完成了傳承。對每個企業來講,這真的是重要一關,能不能把傳承做好,也是有效經營者應該思考的事情。有效經營者既要做好企業,又要育好人——都是長期的活。
弘揚人本主義
做企業要以人爲本,終究是一件爲了人而乾的活。那麼,企業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有人說是賺錢。不錯,做企業是要賺錢的,賺錢又爲了什麼?實際上,這就是爲了人的幸福,爲了讓社會更美好。做企業不能只看到廠房、土地、設備、產品、現金等,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活生生的人,企業經營要以人爲中心來開展。
對企業來講,投入產出比最大的就是對員工的投入。1993年,我做了北新建材的廠長,當時工廠發不出工資,幾千名工人面臨着困境,怎麼辦?工廠的熱煙爐一天到晚滅火,爲什麼?工人沒有積極性。後來,工廠經過了整修,工人讓我給熱煙爐點火,我把火把扔到爐子裡,跟工人們說 :“其實,我最想點燃的是大家心中的火。如果大家心中沒有火,爐子裡的火就會滅,如果大家心中有火,爐子裡的火就不會滅。”
我點火的那一年,爐子的火就沒滅過。在我做廠長前,石膏板生產線每年產量不到800萬平方米,連額定生產能力2000 萬平方米的一半都做不到 ; 而我當廠長的第二年,產量就超過了 2000 萬平方米。
我有時也在問自己,爲什麼我能帶領這家企業扭虧爲盈、反敗爲勝呢?原因很簡單,就是我洞察了人性、理解了人心。那時候我問工人 : “你們怎麼才能好好幹活?”他們就說 : “宋廠長,我們很多年沒分過房子了,很多年也沒漲過工資了。”我回答 : “那麼分房子、漲工資的錢在哪兒?錢在大家的手裡,大家努力工作,有了效益,蓋兩棟宿舍樓不算什麼,漲點工資也不算什麼。”後來,我就在工廠掛起了兩個條幅 : 一個條幅上寫着“房子年年蓋”,另一個條幅上寫着“工資年年漲”,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是做好企業最可依靠、最爲牢固的基礎。瀋陽富創精密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富創精密”)2022年在科創板上市,是國內半導體設備精密零部件的龍頭企業。它的股權激勵制度健全,通過員工持股等,公司利益與核心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利益緊密綁定。富創精密注重創新研發,實現了部分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製造工藝全球領先,產品也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認可。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南方航空”)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着力構建科學規範、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強調“以人爲本”,突出以業績論英雄,想幹事的給機會、能幹事的給舞臺、幹成事的給激勵。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南方航空爲旅客提供全流程、規範化、一致性的服務體驗 ; 同時,通過對1.5萬名乘務員的黨建教育,讓員工熱愛企業,融洽團結,有集體主義精神,有需就到,無需不擾,打造“親和精細”的一流服務品牌,爲會員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出行服務。
來源:總裁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