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隆子「爲什麼大家想找伴」:單身哪裡有問題!《慢行列車》戳破孤單面向

文/潘慧中

2025年第一季除了《苦盡柑來遇見你》,我還想推薦《慢行列車》。這部作品沒有戲劇性的高潮迭起,劇情緩緩鋪展,像一列不疾不徐行駛的火車,一站一站地引導你重新認識各種面向的孤獨,透過角色的日常對話,把我們每個人心底難以言說的孤單攤開來看。

「妳的生活中有沒有能夠每天滋潤妳的人?」

這是《慢行列車》裡的一場晚餐對話,由松隆子飾演的主角澀谷葉子,年近半百,單身未婚,辭去出版社工作後,搬回鎌倉與弟弟潮(鬆阪桃李 飾)同住,自由接案當編輯。在生活看似安穩的節奏中,這樣一句突如其來的提問,卻像一顆石子落入湖面,泛起層層漣漪,也引導觀衆去思考在平凡生活中,悄然覆蓋在身上的各種虛實壓力與傳統迷思。

▲《慢行列車》以「妳的生活中有沒有能夠每天滋潤妳的人」的問題拉開序幕。(圖/翻攝自Instagram/slowtrain_tbs)

有別於傳統電視劇的女主角會開始盲目求愛,葉子反而不停地拋出疑問,「爲什麼大家都這麼想找伴?人到了最後,還不都是孑然一身,單身到底哪裡有問題?」結果,她聽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回答。那個人知道她其實有和家人住後,苦笑地說:「妳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妳一點也不孤單,所以才能輕易說出這種話,說什麼一個人也能好好過,這要不孤單的人才說得出來。」

繼續看下去便會發現,《慢行列車》最想討論的是「孤單是什麼」,討論孤單藏在生活的各個縫隙之中——家人之間的沉默、愛情裡的距離、職場中的無力感,甚至是在與自己獨處時,那份無聲的沉澱。然而,那不是一種必須要被解決的情緒,而是隻是一種需要被覺察的存在,並且誠實面對,才能讓生命走向更深層次的成熟。

▲《慢行列車》討論關於孤單的各種面向。(圖/翻攝自Instagram/slowtrain_tbs)

我尤其喜歡這部作品的浪漫之處,是藏在編劇筆下細膩的連結中——編輯體驗創作盆石的過程、維修技師一錘一釘修補着鐵軌,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共同編織出孤單的輪廓,關鍵還是在那個「慢」字,唯有慢下來,才能與自己相遇,慢下來,才能在人生這趟沒有地圖的旅程中,看見那些微小卻深刻的風景。

▲編劇透過盆石藝術和鐵軌維修技師描繪出孤單的輪廓。(圖/翻攝自Instagram/slowtrain_tbs)

《慢行列車》用葉子的獨白作爲尾聲,那是她寫給離世的父母和祖母的信。「好久不見,您在那邊過得如何?說到我,這陣子我在思考寂寞。過去我鮮少感覺寂寞,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活到現在,這是相當幸福奢侈的事,當然也有辛苦的時候,有時也有辦不到的事,不過,那也是我重要的一部分。現在,我重新體會一個人的生活,很快我就要跟你們同齡了,跟你們死去的年齡一樣。對你們而言,什麼事是最寂寞的?我想那一定是,沒能看到還年幼的孩子成長。你們的孩子生活在新的時代,如同將小石頭一塊塊堆積而成,如同數着一站又一站的車站。我沒有留下子嗣,在你們看來,這也算寂寞嗎?不過我意外地過得很愉快,每天努力生活,只是活着、活着、活着,只是活着,度過小小時光。然後,一個生命消失了。渺小的我們所進行的小小活動,究竟會連結到哪裡呢?接下來,全新平滑的軌道會輸送一切,連綿不絕地載着我們生活,運送到遙遠的彼方。我還不能夠過去你們那裡,請務必在天上守護我們。」

▲編劇到最後都沒有給出排解孤單的方法。(圖/翻攝自Instagram/slowtrain_tbs)

葉子沒有否定孤單,也沒有執著於改變,而是學會與之並行,而這也是我喜歡這部戲很大的理由,編劇自始至終都沒有給出排解孤單的方法,每個角色都像觀衆一樣,在自己的軌道上摸索方向,偶爾會失落,偶爾會惶恐,但最重要的是先讓自己理解自己的選擇,而非急着讓別人理解自己。

筆者爲《ETtoday星光雲》編輯,以上言論爲個人立場,與公司無關。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