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崗書鈕篆個展 9/17孟焦畫坊登場
宋崗《古獸》,4.5 x 4.6 x 11.3cm,老撾硃砂。(宋崗提供)
宋崗篆刻印文作品《千江有水千江月》。(宋崗提供)
宋崗淺浮雕作品《明月幾時有》。(宋崗提供)
宋崗行草書作品《狂狷》。(宋崗提供)
一方印鈕,融合書法、篆刻及雕塑諸多藝術形式,也是圓雕、浮雕、透雕等技藝的集中體現。宋崗,被視爲傳奇人物的書篆大家,八歲拜書法宗師寇培深習書,建國中學時期迷上印鈕,近五十年不間斷的藝術薰陶成就他書、篆、鈕三絕,並將於9月17日至28日在臺北孟焦畫坊舉辦「刀藝雙馨─宋崗2025書鈕篆個展」。
少年時期即展現絕佳書藝天賦的宋崗,在參加歷年由教育部舉辦的國小、國中及高中組書法競賽無不掄元,民間的金鵝獎、文化杯更是次次奪冠。據曾擔任評審的江派書畫大師陳明貴回憶,宋崗書法不難看出其受名師指導的豐富文化底蘊,但更多的是天資絕佳下的勤學苦練,讓他的作品呈現古雅醇和、遒勁舒秀的筆意。後在建中書法老師杜忠誥的建議下不再參加各項比賽,專注在書道上的潛修,也在那時他迷上篆刻,開啓書篆鈕的精采人生。
書法在臺灣有極優的傳承,但論篆鈕卻遠不及對岸,瘋狂愛上篆鈕的宋崗祖籍褔州,藉此之便走訪福州名家大師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骨子裡深植文人驕傲他決定自學篆鈕。
篆刻在宋崗深厚的書藝基礎下尚遊刃有餘,印文及邊款早有名家風範,但印鈕着實讓他耗費心血認真鑽研。其初臨漢印,後開始臨摹清代薄意大師楊玉璇及周尚均等,尤喜晚清西冷名家王褔庵。宋崗認爲薄意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它比繪畫多了立體感,又比雕刻更有畫境;而鈕雕既着重對石材的因色取巧、以石取形。在造型上則不在模仿,而在傳神,尤其將細膩雕工與神形情趣融合,才能孕育出鮮明的個人風格及特徵。
本次展品行草書《狂狷》用筆控墨形成對比,狂放不羈。款識小字行草書,靈動飄逸。蔡明贊曾撰文指出,他起步於北魏張猛龍碑,得渾厚淳穆、奇正互動、的筆法、結體意趣,後勤臨二王行草名帖,筆致清暢、形神畢肖。篆刻作品《千江有水千江月》,將部分重複字以「鏡像」方式佈局,呈現左右對稱的效果,又有「迷宮」形態的趣味感。
書篆鈕引領時代風華
另件淺浮雕作品《明月幾時有》,以行草書雕刻蘇軾的「水調歌頭」,雕刻表現出書法行草書的靈動感,章法錯落有致,方圓提按細節極爲精美。宋崗在該作品上不論在刀法、結體及邊欄款式上,把浮雕創作提升爲藝術層次,其結體上的功夫不僅形神畢肖,更能學而能化,在掌握造型規律下再現古帖之美。此外,宋崗的印紐更是構思精妙、細膩傳神,作品《古獸》除邊款瀟灑流麗、儒雅遒勁的蘭亭序外,造型更是形、神、情、趣兼具,顧盼留連之間充滿勃勃生機,線條佈局富有韻律,轉角度流暢渾圓,實爲罕見極品。
宋崗憑藉着絕美的書法及篆鈕引領一個藝術時代的風華,這場展覽將爲臺灣的藝術天空帶來美麗的驚歎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