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發股份開始變現?

富凱摘要:地天板背後不簡單。

作者|幕恩

11月4日晚間,鬆發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股票於2024年11月1日、11月4日連續2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的相關規定,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鬆發股份作爲主業爲陶瓷的股票,已經持續漲停。公司股票自2024年10月17日至11月4日,已連續13個交易日漲停。

對於“高燒”不止的股票價格,鬆發股份坦言:“鑑於公司股票價格短期漲幅較大,存在市場情緒過熱的情形,公司鄭重提醒廣大投資者充分了解二級市場交易風險,切實提高風險意識,理性決策,審慎投資。”

股價13漲停

近日,鬆發股份股價一反常態連續漲停的態勢引起市場關注。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鬆發股份的股價從9月24日就開始走紅,直至11月4日,公司股價從9月23日的收盤價12.59元/股漲至49.57元/股,漲幅高達293.73%。期間,有13個交易日以漲停報收。

對於此次股價大漲,鬆發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近期生產經營情況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同時,鬆發股份還表示,經公司自查並向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書面徵詢確認,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不存在應當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鬆發股份還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公司本次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期間不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

雖然鬆發股份一再表示公司並未發生重大變化,但公司同時也表示:“公司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並於2024年10月16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廣東鬆發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方案的議案》等與本次重組相關的議案。”

對於此次重組,公司稱,本次重組事項尚需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並需經有權監管機構批准後方可正式實施,能否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敬請廣大投資者關注後續公告並注意投資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股價連續漲停,鬆發股份的重組出現風險,公司稱:“截至2024年11月4日收盤,公司股票價格爲49.57元/股。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可能存在發行後總市值超過恆力重工估值上限的風險。”

統計數據顯示,11月4日,鬆發股份買入金額最大的前5名營業部合計買入19930.11萬元,佔總成交比例12.77%;鬆發股份賣出金額最大的前5名營業部合計賣出30477.08萬元,佔總成交比例19.53%。買賣淨差爲-10546.97萬元。

坦言退市風險

雖然公司的股價一漲再漲,但是,對於公司的經營情況,鬆發股份在公告中坦言,如2024年年度報告披露後,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淨利潤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孰低者爲負且營業收入低於3億元,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公開資料顯示,鬆發股份是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化、高品質日用瓷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家瓷、定製瓷、酒店瓷、陶瓷酒瓶。

但是,近年來公司的業績卻連續宣告虧損。從2021年至2023年,公司淨利潤報虧3.09億元、1.71億元和1.17億元。

公司於2024年10月24日披露了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未經審計),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總資產爲54,904.35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爲1,489.92萬元;2024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108.27萬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31.00萬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6104.85萬元。

面對持續的虧損和退市的風險,鬆發股份開啓了重組事項。

據10月17日公告顯示,鬆發股份擬以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交易對方持有的恆力重工100%股權,並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鬆發股份表示,通過此次交易,上市公司將戰略性退出日用陶瓷製品製造行業,恆力重工將成爲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上市公司未來主營業務爲船舶及高端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資料顯示,恆力重工成立於2022年7月,陳建華、範紅衛夫婦直接和間接持有恆力重工100%股權,爲恆力重工實際控制人。

2022年和2023年,恆力重工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791.76萬元和7.68億元,淨利潤分別爲-2464.28萬元和404.9萬元。

鬆發股份在重組預案中表示,恆力重工前期由於船舶製造業務的規模化效應尚未顯現,盈利水平相對較低,隨着2024年船舶製造業務逐步步入正軌,開工訂單增加,2024年恆力重工的盈利能力將大幅提升。截至預案簽署日,恆力重工船舶已確定排產新造船舶140艘,貨值約108億美元,船型包含散貨船、VLCC、VLOC和集裝箱船等。與此同時,股東已於2024年9月增資25億元,進一步助力恆力重工業務發展。

雖然鬆發股份的此次重組爲公司股價帶來了熱度,但是,公司坦言,本次重組涉及的標的資產的審計、評估等相關工作尚未完成,本次重組事項尚需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並需經有權監管機構批准後方可正式實施,能否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公司第一次尋求重組了。早在2023年,公司就曾發起過一次重組事項,新增儲能鋰電池業務,但是,該重組未能成行,最後宣告終止。

免責聲明

富凱財經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