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主哭喊「我纔是狗媽」!英律師曝寵物判歸屬全靠「幾張紙」

▲毛小孩已成爲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但「離婚時誰帶走毛小孩」也成爲許多毛拔麻痛苦的問題。(圖/Pexels,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隨着毛小孩逐漸成爲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離婚時「誰帶走毛小孩?」這個問題也變成熱門關鍵字。根據《富比士》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美國已有66%的家庭(約8690萬戶)擁有寵物,遠高於1988年的56%。尤其「DINKWAD」(雙薪家庭、無小孩、但有寵物)這個在網路上火紅的新族羣,更讓毛孩在家庭中的地位直線上升。

那麼,一旦婚姻破裂,誰纔是寵物的「合法監護人」?這問題不再只是情感糾結,更涉及法律判定的實際爭議。

毛孩不是你的家人?律師:法律上是「財產」!英國知名離婚律師事務所Simpson Millar的家庭法合夥人Lorraine Harvey表示:「離婚時爭奪寵物的情況越來越常見。很多人視毛孩如家人,但法律上牠仍被視爲個人財產(動產)。」她強調,根據現行法律,誰購買了寵物,誰就擁有其所有權。目前在臺灣,法律也是將毛小孩歸類於動產中。

那麼,該如何確保未來若走到離婚這一步,可以順利爭取到毛小孩的監護權?英國律師的建議對於臺灣的毛拔麻來說,或許也能借鏡。Lorraine Harvey建議,想爭取毛孩監護權,首先就必須提出購買證明,或寵物登記在你名下的紀錄,甚至是支付飼養開銷(如醫療費用)的證據。

不過,Harvey 也補充:「若能證明這隻寵物是對方送給你的,那麼法院也會考慮贈與這一點作爲判定依據。」

關鍵字熱搜翻倍!「離婚+寵物」搜尋暴增150%Simpson Millar分析關鍵字搜尋趨勢後發現,「離婚與寵物」相關的搜尋量自2023年6月起暴增了150%。這顯示越來越多夫妻在分手或離婚時,會將寵物的歸屬問題視爲重點協商項目之一。

而且,隨着社會觀念演變,不少地方的法院開始在判定時,加入更多人性化考量。除了寵物所有權外,也會評估飼主照顧能力、飼主與寵物之間的情感連結,甚至是否有虐待動物的可能等。

寵物也能「共同監護」?答案是YES!目前在國外,面對爭不下來的情況,其實也發展出折衷辦法。Harvey 表示:「共享飼養是完全可行的。」律師可以協助擬定雙方都同意的「共享協議」,詳細規範彼此的探視安排、照顧時間與費用分擔。

她強調:「雖然協議內容可能很溫馨,但這仍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因爲法院視寵物爲財產,所以協議條文會依財產協議來處理。」

想和平共養毛孩?這五點務必筆記若雙方決定共享飼養,Harvey也提出了五點重要建議,讓毛孩適應雙重生活沒煩惱:

1. 更新晶片資訊:請確認晶片登記人與聯絡方式同步更新,最好雙方都列入備用聯絡人。

2. 雙方都要有獸醫:寵物若需看病,兩邊都該有掛號獸醫,建議選擇連鎖動物醫院較爲便利。

3. 拉長互動時間:無論是貓還是狗,都建議在彼此家中有較長時間的停留,幫助毛孩認定「這裡也是家」。

4. 帶着熟悉物品:出門帶上最愛的玩具、毯子、睡墊,讓牠減少分離焦慮。

5. 維持一致作息:毛孩喜歡有規律的生活,若有既定照顧時段,請務必遵守。

從「家人」到「財產」,從「你和我都愛牠」到「法院說了算」,毛孩的命運在離婚法庭裡也成了一場拉鋸戰。如果正面臨這樣的情況,不妨先找位信任的家庭法律師諮詢。畢竟,愛毛小孩的人都希望牠能快樂生活,而不是成爲離婚戰爭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