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決斷”正當時,外資如何看待未來走勢?
“2025年以來,中國股市持續走強,MSCI中國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分別達16%和23%,遠超新興市場平均水平。”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則在3月26日的最新研報中如是寫道。
那麼在中國股票市場經歷了年初至今的強勁上漲,又恰逢影響中國股市的季節性投資規律“四月決斷”在即,市場往往從“政策預期驅動”轉向“基本面業績驅動”, 不少投資者開始對於上漲趨勢未來的持續性產生了擔憂,那麼外資機構會如何看待後市呢?
雖然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票市場的興趣和參與度目前已經上漲到近四年新高。但是高盛認爲,中國股票市場本輪的漲勢將會比去年9月份時更加持久。德意志銀行也預測,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提升將推動A股和港股持續走牛。3月26日,摩根士丹利再次上調對中國股票的目標價,理由是中國上市公司第四季度業績優於預期,且估值對標新興市場仍有上升空間。
瑞銀近日也再次維持超配中國的判斷,理由是目前滬深300相對於全球新興市場存在約20%的折價,而在他們的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看來,這個估值折價不太合理。因爲2022年以前A股一直相較於全球市場處於估值溢價,之後轉而開始折價。實際上,近幾年A股市場的盈利增速和全球新興市場沒有明顯區別,發展前景又有人工智能和長線資金的加持,因此只要估值折價收縮一些,或轉向平價、溢價,便有望吸引巨大的海外資金流入,對整體市場估值可能會形成正面助推。
那麼後市佈局哪些板塊呢?市場人士分析,從結構上看,本輪A股、港股大漲並非普漲,更多是科技股不斷創新高,其他相對來說,處於較低水平。紅利股息率減利率差達近年新高,性價比凸顯。比如紅利低波50ETF(159547)跟蹤的指數,截至3月26日,近12個月股息率高達6.25%;而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跟蹤指數,該指標更是高達7.38%,在市場風格或將轉向價值成長再平衡的階段,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