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換匯的後果:凍結銀行卡,涉嫌詐騙……
私下換匯“方便、省錢”,許多在外華人、華僑、留學生會選擇通過熟人、社交平臺等進行交易,然而這種方式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背後更是暗藏危機,一旦遇上詐騙團伙,不僅財產受損,甚至還可能讓自己或家人捲入刑事案件,淪爲電詐“工具人”。近日,大嶨派出所就發生多起因私下換匯導致銀行卡涉嫌接收詐騙贓款被凍結的情況。
真實案例:
在國外做生意的林女士經常需要將歐元換成人民,今年3月份,她在一微信羣內看到換匯廣告,向對方諮詢後得知是兌換的人民幣到自己的銀行賬戶後再將歐元現金交給對方,於是信以爲真,雙方在線談好金額和匯率。很快,對方上門進行交易,林女士當面確認15.8萬人民幣已經轉到了自己國內的銀行賬戶,便將歐元現金交給對方。沒想到幾天過後,林女士發現自己的銀行賬戶被國內公安機關凍結了,原來林女士收到的這筆款項是涉案款項。
騙術解析:
1.境外地下錢莊在微信留學生羣、華人華僑羣,抖音等社交平臺發佈換匯廣告,以低於官方換匯渠道的匯率及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吸引潛在受害人。
2.境外地下錢莊與詐騙團伙合作,由錢莊接收境外換匯人的外幣,之後將換匯人提供的準備接收人民幣的國內銀行卡用於接收詐騙團伙騙取的國內電詐受害人錢款。
3.換匯人的國內銀行卡收到其他電詐受害人的被騙錢款後,不久即因涉案被公安機關凍結。換匯人不僅沒有成功換匯,還要面臨銀行賬戶被凍結的情況,甚至可能被要求退還已收到的涉案款項。
警方提醒: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的規定:私自買賣外匯、變相買賣外匯、倒買倒賣外匯或者非法介紹買賣外匯數額較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警惕非正規渠道。私下換匯屬於違法行爲,無論是在境內還是境外,都應拒絕通過網絡、“中介”或熟人介紹等非正規渠道換匯。如有換匯需求,請一定要選擇銀行或者專門外匯兌換機構等正規渠道辦理換匯業務。
2、小心優惠誘惑。詐騙分子常以“優惠匯率”“方便快捷”爲誘餌吸引目標,面對此類誘惑,要保持清醒,切莫因貪小便宜而遭受更大損失,淪爲電詐“工具人”。
3、配合警方調查:可以到屬地公安機關或遠程接受調查。如果賬戶凍結是因爲涉及電詐案件,要積極配合警方的調查工作。按照警方要求提供相關交易憑證、聊天記錄等證據,證明自己交易的合法性和真實性,爭取早日解除賬戶凍結。
審覈:趙東潮
編輯:趙琴秀
來源:大嶨派出所
點個贊和在看!鼓勵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