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生子上門要300萬,老艾總透過這個方式,定期給生活費還能鼓勵孩子「向上」
圖/pixabay
文/蘇家宏律師
你想給孩子什麼?一筆錢,還是一份讓他成長的機會?
NETFLIX 影集「蠻好的人生」中,讓我最有感觸的一段故事:老艾總年輕時在結婚前和一個女生交往,女生懷孕卻沒有告訴老艾總,她自己生下兒子。多年後這個兒子找老艾總要300萬元。爸爸不想要一次給這個兒子一大筆錢,他想透過年金保險,定期定額給付兒子一些生活費用,讓他生活能有基礎的保障,但他這個兒子拒絕,兒子的朋友還慫恿他多要一點錢,最後,老艾總透過信託,讓兒子能夠有基本生活保障,又能夠鼓勵他「向上」!
給溫暖的父母,一些讓子女向上的法律觀念:
1. 子女並沒有要求父母分產的權利:
影集中老艾總的女友生下的孩子馬曉偉,是老艾總的「非婚生子女」,就算他是婚生子女,在法律上並沒有權利要求父親給他300萬元。雖然這件事情曝光的話,會讓大衆認爲老艾總的道德有瑕疵。然而,面對孩子所給的威脅,如果屈服的話,或許孩子更會予取予求。
堅守法律秩序的界線,讓子女明確知道他們並沒有要求父母分財產的「法律」權利。也因此子女必須要自己努力才行,父母親的協助與幫忙併不是理所當然,父母親是出自於愛,纔會生前贈與給子女財產。
2. 父母並沒有留下財產給子女繼承的義務
馬曉偉的「酒肉」朋友覺得300萬元太少,建議馬曉偉跟老艾總要更多,甚至在老艾總進入醫院開刀房生命危急時,他們還建議馬曉偉不要同意醫院開刀,讓父親早點走,就可以分到一半的財產。
有很多父母親省吃儉用,出門坐公車,存了一筆錢只爲了要給孩子繼承,父母親的心意非常感人,但是孩子知道父母親的「用心」嗎?
有人推廣在生前把錢花完(DIE WITH ZERO),希望父母可以對自己好一點,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才幫他一把,像是孝順的孩子結婚,幫他張羅新房子,對於上進的孩子給予最大的支持。父母也可以選擇在生前就捐錢做公益,讓孩子知道施比受更爲有福,繼承不是理所當然!法律上,繼承充其量是子女的「期待權」。
對於課稅資產超過7000萬元的朋友們,大約在超過7000萬元(目前免稅額1333萬+超過5621萬就跳級距)的金額如果計算遺產稅,將會以15%或20%計算,所以適當的贈與或財富規劃,可以省下一筆遺產稅。
3. 保險可以做到「分期給付」的功能
其實保險是很好的理財工具,當然透過年金保險,必然能夠讓父母放不下心的孩子,定期定額取得金錢,維持日常生活所必需。也不會讓孩子瞬間得到一大筆錢,卻因爲不懂理財就有花光光浪費的風險。
換句話說,投保年金保險可以讓子女按年或月領得款項,這是固定的給付,讓子女不會一次拿到鉅款花用掉,例如父親以孩子爲被保險人投保年金險,讓孩子每個月拿到3萬元,可以保障孩子的生活。
父親也可以投保人壽保險,約定保險事故發生時,分期給付保險金給受益人(孩子),也可以達到逐月照顧孩子的功能。
4. 信託可以鼓勵上進的行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做父母的除了希望孩子能夠有基礎的生活費外,還是期待他們能有自己的一番成就,成爲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那麼,如果只是單純每個月定期給孩子一筆錢,會不會反而讓孩子有不必努力的想法呢?
當你有這樣的煩惱時,我覺得「信託」就是很好的方式。因爲信託制度的設計可以非常彈性,比方說父母在信託財產時可以設定條件,當孩子每個月薪資有3萬元時,同時也透過信託給他一樣的錢,如此一來不只是單純讓孩子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而已,更加是鼓勵他讓他不斷在社會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要他爲自己的人生努力、父母當然也替他感到高興,獎勵他替他加薪,又能讓他擁有比其他人更好的生活品質。
換句話說,信託是一種控制管理財產的最佳工具,透過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上進,簡單的舉例:老艾總可以將300萬元設定信託,受益人設定爲他孩子馬曉偉,信託財產給付設定爲:
A.每個月給受益人3萬元,
B.如果受益人有合法正當的工作收入(以稅務單位證明爲準)每月再加發2萬元。
C.如果受益人結婚,則加發30萬元
D.如果受益人就讀研究所,每月加發1萬元…,依照父母親的想法,讓孩子爲了早點取得「獎金」而奮鬥。
5. 遺囑可以讓自己有尊嚴的微笑到最後
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一定都希望能夠爲孩子做最好的安排, 但是明天跟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到,我們先就財富做「目標性的規劃」,也就是預立遺囑,如果在財產用不到的時候,遺產如何分配,制定好遺囑後,子女就有法律的保障。
但現在可以先用財產好好愛自己,也可以照上面說的好好愛子女,重點是千萬要留下相當的財產在自己名下,不必求孩子花錢養你,最後才用遺囑來分配,讓自己有尊嚴微笑到最後。
真正的傳承,不是留下的財產越多越好,而是思考:怎麼給,才能讓孩子更好?----蘇家宏律師❤️
本文由《恩典法律事務所》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