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全面升溫!1763次調研,1298只產品備案,科技成長與量化策略受追捧
財聯社8月6日訊(記者 吳雨其)今年7月,A股市場的持續回暖不僅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也讓私募市場的活躍度明顯攀升。伴隨滬指站穩3600點關口,私募機構的調研熱情和產品備案數量同步升溫,市場情緒逐步修復,資金佈局動作加快。
從私募排排網數據來看,7月調研個股數量與頻次均佔高位,同時備案私募證券產品數量創下近27個月以來新高,百億私募和量化機構的參與尤爲突出。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現象不僅折射出機構對後市的積極預期,也反映出在市場環境改善與資金迴流的推動下,私募行業進入新一輪景氣週期。
在火熱的市場氛圍下,私募機構的調研與備案行爲呈現出高度一致性。一方面,機構頻頻深入科技、製造等成長型行業進行調研,集中挖掘中長期投資機會;另一方面,備案產品數量的大幅增長以及策略結構的變化,則顯示出私募在積極順應市場行情的同時,也在優化產品供給,滿足投資者的多元化需求。伴隨着調研與備案的同步走強,私募機構的後市判斷與投資佈局更值得關注。
私募調研聚焦科技成長,調研次數達1763次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共有657傢俬募證券管理人蔘與A股調研,覆蓋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的358只個股,合計調研次數達1763次。
其中,52只個股在7月被調研不少於10次,德福科技以74次調研居首,吸引聚鳴投資、睿郡資產、雙安資產、復勝資產等百億私募密集關注,緊隨其後的孚能科技獲42次調研,同樣來自電力設備行業。通信行業的新易盛與仕佳光子分別被調研34次和24次,電子行業的聚燦光電、樂鑫科技也各被調研24次,反映出科技類個股的受寵程度。
從行業來看,計算機行業調研次數高達260次,位列首位,被調研個股數量達36只。電力設備、醫藥生物和電子行業緊隨其後,調研次數均超過200次,其中電子行業覆蓋45只個股。
機械設備行業雖然總調研次數爲155次,但調研覆蓋個股多達48只,顯示私募機構在高端製造及相關產業鏈的佈局意願。一位專門研究私募基金市場的研究員指出:“科技成長板塊的高頻調研顯示,私募正在從估值低位中積極尋找兼具成長性和景氣度的標的。”
機構層面,正圓投資以39次調研排名第一,重點聚焦醫藥生物、計算機和電力設備;盤京投資調研32次覆蓋32只個股,行業分佈較爲分散,包括有色金屬、機械設備、電子等;高毅資產則以19次調研集中於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百億私募整體7月共完成236次調研,涵蓋淡水泉、睿郡資產、敦和資管等頭部機構,顯示在市場情緒修復下,頭部資金正在積極加大對重點賽道的研究投入。
備案數量創近27個月新高,量化產品貢獻近半
備案數據同樣展現出7月私募市場的火熱。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7月共有1298只私募證券產品完成備案,環比增長18%,創近27個月新高;今年以來累計備案產品達到6759只,同比增幅高達61.39%。業內普遍認爲,市場回暖與頭部私募優質產品的供給增加,共同推動了備案熱潮。
在策略分佈上,股票策略備案數量爲887只,佔比68.34%,環比增長24.58%,繼續穩居主導地位。量化策略備案表現尤爲突出,7月備案量化產品達620只,佔比47.77%,環比增長19%,其中股票量化策略備案478只,佔比77.10%。
細分來看,指數增強策略成爲量化備案的主力,備案321只,環比大增52.13%,顯示出資金對低風險增強型策略的偏好。
此外,多資產策略備案162只,佔比12.48%,環比增長5.88%;期貨及衍生品策略備案125只,佔比9.63%,環比小幅增長1.63%。債券策略和組合基金備案量分別爲46只和48只,佔比3.54%和3.70%。
一位私募基金經理指出,“量化策略的穩健收益特徵和指數增強的低波動優勢,使其在當前市場中極具吸引力,尤其是寬德私募、明汯投資、九坤投資等百億量化機構,7月集中備案指數增強產品,顯示資金對這一方向的高度認可。”
從機構來看,7月共有676傢俬募完成備案,其中百億私募48家。寬德私募以31只備案居首,明汯投資備案26只緊隨其後,世紀前沿、九坤投資分別備案22只和20只。前十備案機構幾乎均爲百億量化私募,反映出行業的集中度在進一步提升。
後市觀點偏向謹慎樂觀,科技成長與量化策略仍是主線
在調研和備案同步走強的背景下,私募機構對後市的整體判斷趨於謹慎樂觀。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市場已逐步走出年初的震盪調整期,隨着宏觀政策的邊際改善和投資者情緒修復,結構性機會正在顯現,機構配置重心也開始偏向業績確定性強、長期邏輯清晰的板塊。
壁虎資本基金經理張小東指出,A股處於政策驅動的結構性行情中,指數分化與板塊輪動是主要特徵。他建議投資者淡化指數波動,精選基本面紮實的個股,“應在政策受益的行業中優選優質資產,持倉可重點關注半導體與AI算力方向,同時在防禦配置上增加高股息藍籌,以平衡收益與波動。”
奶酪基金投資經理李銘洛表示,市場預期仍將維持在“政策託底+盈利弱修復”的格局中震盪上行與結構分化並存。他看好“以AI、半導體和具身工業機器人爲核心的科技成長板塊”,並認爲基建大產業鏈和週期行業在政策推動下有望迎來新機遇,同時提示外部風險因素仍需關注。
復勝資產則強調,市場目前正處於“預期與現實”的間奏期。“我們對持倉標的的跟蹤發現,大多數公司仍維持增長趨勢,我們選擇耐心等待。但對那些階段性業績低於預期的公司,則會主動減倉。”復勝資產補充稱,“市場風格切換雖帶來淨值的短期波動,卻也讓部分優質標的回調至合理區間,從而提供了更好的觀察與配置機會。同時,新的行業信息也促使我們不斷刷新盈利趨勢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