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價格上漲 部分上市豬企“頂風”擴產

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多家飼料企業近期發佈漲價通知,每噸飼料的價格上漲50元至300元。同時,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多家豬企宣佈2025年生豬產能將擴大。生豬價格回落、飼料價格上漲,豬企的擴產有多大風險?

部分豬企計劃增加產能

有頭部豬企已確認會在2025年擴產。溫氏股份稱,公司初步制定2025年肉豬(含毛豬和鮮品)銷售目標約3300萬至3500萬頭,其2024年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3018.27萬頭;神農集團計劃銷售生豬320萬至350萬頭,且預計2027年突破500萬頭,其2024年銷售生豬227.15萬頭;重整後的正邦科技更是預計2025年銷售生豬超過700萬頭,與2024年的414.66萬頭的生豬銷售數據相比,產能增加近70%。

記者向溫氏股份、正邦科技求證擴產合理性相關問題,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覆。神農集團方面表示,實體行業產能擴張和其他行業不一樣,企業要提前準備好土地、豬場以及人才。公司在2023年就確定了2025年產能增加的計劃,除非市場波動很強烈,不然不會跟隨週期做大的調整。目前,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的完全成本爲13.7元/公斤,2025年的完全成本目標是13元/公斤以內。

在生豬養殖業,能繁母豬的數量決定未來一段時間內生豬的供應量。有豬企計劃將2025年能繁母豬的數量增加50%左右。天邦食品稱,公司2025年計劃會根據資金情況,逐步實現40萬頭的能繁母豬目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該公司能繁母豬的存欄量爲26.18萬頭。

大宗商品分析機構卓創資訊發佈的數據顯示,2025年1月,全國196家養殖企業能繁母豬存欄量爲905.27萬頭,環比上漲0.71%,同比上漲15.35%。對此,卓創資訊生豬市場分析師李晶認爲,養殖端暫未開啓去產能模式,能繁母豬存欄量保持增長走勢,週期拐點未至。

在“產能增加—供應給市場的生豬數量增加—生豬價格下跌”的週期邏輯下,豬企爲何還要擴產?多數豬企均表示,企業要佈局未來產能,當進入“產能減少—生豬供應量增加—生豬價格上升”的週期時,才能夠積極進入市場。

規模豬企的產能在增加的同時,散戶的產能在下降。行業數據顯示,市場佔有率排名前20的豬企的生豬出欄數量佔全國總量的30.58%。從2018年到2024年,我國生豬產業規模化程度也從49%提升到了70%左右;2018至2023年,散戶數量的降幅也超過40%。

豆粕漲價推高飼料成本

新希望、大北農、通威股份、海大集團等飼料企業在近日發佈漲價通知,宣佈飼料價格上漲50元/噸至200元/噸,最高調價爲300元/噸,涉及豬濃縮料、乳豬料等多個產品線。

據瞭解,豆粕是飼料的主要成分。在這輪飼料“漲價潮”中,豆粕價格走高是主要原因。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2月16日,豆粕的價格爲3592元/噸,最近15天內上漲11.48%,30天內上漲17.77%,60天內上漲25.68%。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表示,阿根廷及巴西南部降雨偏少,南美大豆增產幅度可能不及預期,加上巴西大豆收穫進度偏慢、上市壓力後移,不斷擡高我國大豆進口成本。另外,國內豆粕庫存已連續4個月下降,再加上春節期間油廠停機減產,目前豆粕庫存已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豆粕供給明顯趨緊。據監測,2至3月進口大豆到港減少,3月下旬部分油廠可能缺豆停機,屆時豆粕供給可能進一步趨緊。

目前,生豬養殖端仍在盈利。卓創資訊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自繁自養一頭生豬平均盈利177.79元,環比減少95.07元/頭,較1月第一週減少154.61元/頭。育肥一頭仔豬盈利62.76元,環比減少90.79元/頭,較1月第一週減少152.12元/頭。

李晶認爲,現階段飼料成本雖有上漲,但仍保持低位。飼料均價爲2.69元/公斤,較去年同期降低16.72%。按照加權後的飼料價格推算,疊加損耗和其他成本計算在內,只要生豬價格在12.7元/公斤以上,養殖端通過壓欄增重,在一定程度上能達到盈虧平衡。

期貨助力豬企規避風險

牧原股份在2024年11月26日發佈的《關於開展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中稱,爲了規避飼料原材料價格及生豬價格大幅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公司2025年將進行玉米、豆粕、生豬等商品期貨的套期保值,該業務所需的保證金和權利金最高佔用額不超過8億元。

唐人神也在《關於2025年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中表示,玉米、豆粕、豆油、大豆、菜粕是公司的主要生產原料,採購成本通常佔公司總體經營成本的60%以上。爲此,公司對原料的採購採取價格低時多買、價格高時少買的策略,爭取將全年的原料平均採購價格保持在均衡水平。

此前,在記者的調研中,期貨公司業務員曾表示,在期貨市場上,企業對某一品種套期保值,能對衝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比如在玉米價格低時買入,建立虛擬庫存,減少佔用現貨庫存,等到玉米價格高時再賣出,這樣既能控制玉米的庫存量,又能緩解價格劇烈波動給企業利潤帶來的不利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資本市場對豬企的態度較謹慎。華源證券在研報中稱,從行業與週期視角看,豬價預測的難度越來越大。對應到股價層面,當前生豬板塊市場關注度較低,且板塊估值處於相對低位。預計2025年至2035年是國內規模化養豬降速的10年,也是資本逐步走向保守、退潮後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