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最小面積填海造陸 臺電:唯一可行、生態最友善供氣方案
基隆協和電廠(圖)將改建爲天然氣發電,臺電提出「四接東移」方案叩關環評。(臺電提供)
四接「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劃」案今日送入環評大會審查,面對外界疑慮,臺電指出,該案是確保北東電網供電穩定的關鍵計劃,有開發必要,也能減空污、顧生態及港安全,也是評估其他替代方案後,唯一可行且對生態最友善的供氣方案。
臺電預計拆除基隆市協和電廠既有4部燃油機組,改建2部總裝置容量260萬瓩以下的燃氣復循環機組及附屬設施,並填海造地興建防波堤、LNG卸收碼頭、2座各約16至18公秉儲槽、氣化與供氣設施等。
臺電表示,協和電廠原設4部燃油機組換2部燃氣機組,空污減量96%、碳排減量52%,每度電碳排從0.734公斤降爲0.365公斤,協和電廠更新改建確實對減污、減碳有正面效益。
臺電也指出,開發已迴避大海扇區、協和潛提等生態較豐富的地區,並東移到生態豐富度較低的區域,開發面積也從1.0版的29.25公頃,逐步縮小至3.0版的14.5公頃,符合海岸開發最小需用原則,該案經採最小需用面積填海造陸設置接收站是替代方案評估後,唯一可行且對生態最友善的供氣方案。
臺電表示,3.0版對生態影響已相對減輕,可兼顧生態保育與能源需求平衡,未來將透過生物空間營造,提供良好遮蔽及有利生物生長環境,後續結合地形洄流有利珊瑚着苗,再經環境條件篩選,將實現岩礁生態系的運作法則。
臺電提到,開發海域並非珊瑚羣聚良好的生態系,故填海未危及外木山的非礁型珊瑚羣聚,實屬降低海域生態影響的最適方案,且已完成本海域人工珊瑚覆育試驗,證實存活率良好,證明可行。
臺電強調,北東地熱潛力場址正積極調查及發展地熱發電,但協和廠區面積有限推動燃氣發電實爲必要,而北東電網自主不足、外援有限,協和更新計劃確有必要,民衆及各界提及議題已在初審充分討論,並詳實答覆說明,未來將秉持公開透明原則與各界溝通對話,致力與社會各界協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