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河南男人,掏空中產錢包
來源 | 每日人物
撰文 | 饒桐語
編輯 | 西打
蜜雪冰城、泡泡瑪特、胖東來,或許是當前的消費賽道里,最炙手可熱的三個玩家。年輕人爲泡泡瑪特的Labubu充值信仰,全國超市把胖東來當精神圖騰,剛上市的蜜雪冰城則被二級市場追捧,股價一路飆升。
有趣的是,蜜雪冰城的創始人張紅超、張紅甫兄弟,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以及胖東來的創始人於東來,都是地地道道的河南男人。
他們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中產排隊掏錢?
1
風口浪尖的四個河南男人
過去半年裡,來自河南的三家明星消費公司,輪番上熱搜。
最先引爆討論的是蜜雪冰城。今年3月,蜜雪冰城在港股上市,一時間,大資金、小散戶一擁而上,有人連夜坐高鐵去香港開戶,也有人不惜撬動1.7億港元的槓桿,就爲賭一把。
後來的結果顯示,這些瘋狂是值得的。上市當天,蜜雪冰城就大漲了30%,而兩個月後的今天,其股價已經從發行價202.5港元每股漲到456港元每股,一掃此前IPO的茶飲品牌股價下跌、破發的陰霾,也連帶着蜜雪冰城的創始人,來自河南開封的張紅超、張紅甫兄弟倆,成爲了身家超過1300億的河南新貴。
另一位更加低調的河南新貴,是出生在河南新鄉的80后王寧。相比起上市即受追捧的蜜雪冰城,他打造的泡泡瑪特在2020年上市,股價一度大幅下跌,直到今年,纔算打了個翻身仗,成爲無數人“遺憾錯過”的股市遺珠。
轉變不過發生在這兩年。在相繼征服頂流女團成員Lisa和泰國王室之後,泡泡瑪特正在讓全世界“買買買”。幾天前,旗下大熱IP Labubu新款發售,美國人也要老老實實在凌晨排隊搶購。大家這纔回過神來,願意爲泡泡瑪特付費的,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羣體,瞬間推動泡泡瑪特的股價暴漲到近200港元。
三家企業的創始人裡,知名度更高的,還得是於東來。和幾位商界後輩不一樣,他很高調,幾年來一直在招收總裁班成員,全國奔走幫扶超市,在抖音上和粉絲們連線“傳道”。也正因如此,他也是被輿論反噬最快的那一個,先是因爲插手員工彩禮被指“爹味”,又在和網紅柴懟懟吵架之後身陷爭議,最近,他直接刪除了個人抖音賬號的大多數內容。
一個60後,一個70後,兩個80後,三代成長經歷不同、性格迥異的河南人,卻在今天手握流量密碼,始終站在風口浪尖。更相似的是,他們都把握了當下的消費情緒。
蜜雪冰城把握住的,是全民捏緊口袋的趨勢。弟弟張紅甫曾經說過,誕生在河南的蜜雪冰城,一直自帶平價基因,原因無他,因爲創始人自己就是“貧民窟出來的學生”。哥哥張紅超是70後,出生在河南開封的小村莊裡,父母都是農民,他自己是一邊勤工儉學,一邊創業謀生。
或許是自己的生活不易,張紅超同樣覺得顧客也不容易,大部分都是農村出來的孩子,“苦學生太多”,因此不管是開餐館,還是賣茶飲,張紅超都把東西賣得很便宜。這種經營理念,在消費升級的年代並不被追捧,卻剛好在消費降級的今天大殺四方,成了無數年輕人偏愛的“雪王”。
而胖東來之所以走紅,同樣是踩中了時代情緒——在大環境不好時,人們或許更加嚮往烏托邦的存在,一直把“自由美好”掛在嘴邊的於東來,很快成爲一羣人的精神寄託。
在胖東來,善意被擺到了明面上,那些屬於胖東來員工的福利,就是最好的宣傳廣告。在於東來的規劃下,胖東來的非一線員工可以每週只上四天班,受了委屈能得到幾千塊的“委屈獎”,不光如此,他還要追着高管們休假、出去享受生活。
與之相似,比於東來小20歲的王寧,也在努力構建另一個烏托邦。從創業那一天起,王寧就鉚足了勁,要做線下生意。他覺得逛泡泡瑪特的商店不是購物,追求的從來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在這個店裡呆着,就會覺得生活挺好,能從中得到快樂。
這樣的觀念,在十年前顯得超前又突兀。在當時大多數人的認知裡,玩具天然屬於小孩,成年人只顧埋頭向前走。在上行週期裡,他們看上去也的確走向了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沒人能想到,當一些增長的數字停滯,反而是這羣成年人,更迫切地想從不會說話的玩偶那裡尋找撫慰。
嘉御資本創始合夥人衛哲曾說過,如果要做一個國民級的消費品牌,一定要服務好“山河四省”,即山東、山西、河北、河南,因爲這四個省份加起來超過3億人。
某種程度上,這句話也能夠解釋,爲什麼抓住當下消費核心密碼的,會是四個河南男人。他們是真正從底層生長起來的創業者,或許更懂得用戶想要什麼。
2
普通人的勝利
用投資人的話來說,這幾個河南男人挑選的賽道並不“性感”——本質不過就是賣玩具、開超市、賣奶茶,這些生意看上去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也不需要太多想象力。
或許正因如此,三家企業在起步之初都不爲人看好。王寧記得,2013年,泡泡瑪特公司剛創立沒多久,他曾經找到過一家頭部基金,對方都已經準備投錢了,但到最後時刻,還是放了他的鴿子,轉頭選擇了一家和泡泡瑪特類似的公司——同樣是賣貨,兩家公司唯一的區別是,泡泡瑪特做線下,另一家則是互聯網企業,做線上。
那是全民創業的年代,和互聯網沾邊似乎是站上風口的不二法門,往往也是專攻線上的企業能夠融到更多的錢。王寧形容,那些公司是“創業英雄”,今天A輪,明天B輪,融資以億元爲單位計算,但泡泡瑪特卻是慘遭嫌棄的反面,因爲投資人覺得他們“太慢”,到最後,王寧都快放棄融資這件事,一度決定開放加盟。
好在,徹底走上另一條路的最後關頭,一位名叫麥剛的天使投資人,時隔數月看見了泡泡瑪特發到郵箱裡的創業書。他給王寧打去電話,泡泡瑪特終於拿到了第一筆融資。
站在資本的角度,錯過泡泡瑪特很遺憾,但並不奇怪。很長一段時間裡,創投圈對王寧的評價其實是“平凡”,覺得他學歷平平,沒正經上過班,帶領的團隊裡也沒有精英。這樣的履歷,放在那個推崇講故事的年代,怎麼看怎麼不吃香,人們更喜聞樂見的是“天才少年”一般的敘事。
精英和天才,一度是創業標配。
以安徽走出的“造車大軍”爲例,蔚來李斌、比亞迪王傳福、奇瑞尹同躍和華爲餘承東,個頂個兒都有漂亮的學歷。李斌17歲那年,以安徽安慶太湖縣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入讀北大。餘承東也是以全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唸了西北工業大學,後來又考了清華的研究生。王傳福、尹同躍也不例外,分別是中南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的大學生。
相比起來,上述幾個河南男人少了很多光環,做的也是小成本的生意。這讓他們的創業成功之路,看上去更像是一場普通人的勝利。
在人口大省河南,高考本就不易。出生在河南新鄉的王寧是80後,已經是四個男人裡學歷最高的一個,他最終考上了鄭州西亞斯學院,一所鄭州本地的民辦本科,學廣告學,後來纔去北大讀了MBA。
蜜雪冰城的張家兄弟倆,雖然家裡一直很重視教育,但他倆顯然沒有把讀書當做唯一的出路。1996年,哥哥張紅超考上了河南財經學院,讀成人教育公關文秘專業,一邊讀書,一邊就開始賣刨冰、掙生活費。弟弟張紅甫更是,雖然考上了黃河科技大學,卻選擇退學,加入到哥哥開拓蜜雪冰城的事業裡,他管自己叫“創1.5代”。
至於於東來,出生河南農村,在經濟不發達的年代,只能早早輟學,出走社會。每次回憶自己的童年,於東來都帶着遺憾。他說那時自己不用心學習,經常逃學,沒有往家裡拿回過一張獎狀。十四五歲時,於東來就開始騎着自行車,從許昌前往臨穎縣城賣雪糕,一路都沿着偏遠的村莊走,因爲害怕在賣貨時見到同學,擔心被人看不起。
這還不是於東來早年經歷的唯一挫折。此後的20年裡,他因爲賣黃牛票被保安打過,又因爲賣假煙、倒賣香菸進過好幾次看守所。到了上世紀90年代,於東來的超市好不容易走上正軌,卻因爲得罪了別人,導致整個超市被盡數燒燬,有8個人在火災裡不幸殞命。
從什麼角度看過去,這四個河南男人的創業前半場,都不能算如意。跟隨他們打拼的早期員工,往往也不是從大公司、知名高校高薪聘來的天之驕子,大多數人只是出於“討個生計”的目的,投奔了這幾位年輕的創業者。
蜜雪冰城的高管時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一次採訪裡,時朋說,他不愛讀書,14歲就輟了學。彼時,同村的老大哥張紅超已經在鄭州開店,頗有一番名氣。於是,村子裡不想再讀書的青少年們,紛紛來到蜜雪冰城幫廚。
從某個角度看,雖然少了一些外在的光環,但四個河南男人依舊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足以讓一個創業團隊慢慢凝聚起來。
蜜雪冰城發展最快的時候,老闆們焦頭爛額,但時朋依舊覺得自己沒什麼壓力,更沒有迷茫過,因爲知道張紅超兄弟倆有主意,“老闆想得對,(我)好好幹就行了”。
類似的心境,泡泡瑪特的執行董事劉冉也有過。她是王寧大學時代的學妹,跟着王寧做過校園社團的小買賣,後來又追隨學長,一羣人擠在北京的小出租屋裡創業。她說:“那時候我們相信王寧,王寧相信自己。”
3
河南人怎麼做生意?
和名頭響亮的幾大商幫比起來,從河南走出的豫商,低調,卻更接地氣。從明清時期開始,這個逐漸壯大起來的羣體,錨定的就是民生用品領域,販賣糧食、藥材、布匹……都是一些和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
有媒體統計過,在此之前,河南其實已經走出過很多專精於實體零售的豫商,比如雙匯、三全、白象等企業的創始人們。攤開他們的創業經歷仔細讀,都是關於普通人如何白手起家,做大做強一個個小商品的故事,雙匯賣火腿腸,三全賣湯圓,白象賣泡麪,聽起來都不復雜。
複雜的難題,藏在水下。做線下實體零售,幾乎是互聯網的反面,它們資產重,依賴人力,這也意味着前期的擴張速度快不起來。拉開時間軸可以發現,泡泡瑪特的生意開始於2010年,直到2017年才逐漸盈利,而蜜雪冰城、胖東來的創業史,還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蜜雪冰城開出第二個店就整整花了10年,胖東來至今只有位於許昌、新鄉的13家門店。
中原大地上成長起來的河南人,肯吃苦,也足夠有耐心,這讓他們願意去做一些更慢、更踏實的買賣——這或許是土地教會河南人的道理,在這個農業大省,每一穗沉甸甸的小麥,都是日夜耕耘的成果,而灑下了汗水,就能有一定的收成。
在《因爲獨特》這本書裡,作者李翔這樣評價王寧的選擇:“在所有人都認爲移動互聯網纔是最大的風口時,王寧還在中關村開他的線下店,琢磨收銀員到底應該坐着還是站着,音樂聲音到底應該是60分貝還是70分貝這樣的問題。”
或許是一個巧合,收銀員究竟要不要坐着,於東來同樣思考過。他的答案是,在胖東來的收銀區,員工們身後總是放着一把椅子,能讓他們坐着收錢,閒暇時甚至可以看看書。這個執行了很多年的規定,終於在前兩年被大衆看見,作爲胖東來尊重員工的細節,被互聯網的看客們咂摸、羨慕。
直到今天,王寧依舊覺得自己是個願意尊重時間的人。他曾經拿泡泡瑪特的電影部門和遊戲部門舉過例子,這兩個部門其實都在大筆用錢、投資,但開會的時候,負責人卻能夠兩個月一句話都不說。王寧不會催促,不會強迫他們必須彙報最新進程,這意味着業務線擁有充足的時間慢慢生長。
但這並不意味着豫商們對錢不敏感。畢竟,販賣小商品的另一個特點是利潤有限,這讓缺少初始資金、創業原始條件不算太好的豫商們,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每分錢都來之不易,很少會大手筆地豪邁撒錢,反而是事必躬親,把省錢進行到底。
爲了節省成本,王寧做過很多事情。比如早期開店時,對買板材、打桌子這種小事,他都會斤斤計較,反覆計算板材和桌子的寬度,選出最省的裁切方式,不讓任何一塊板材浪費。
好不容易熬到了開店,也不能鬆懈,大家會爭取早一天開業,因爲“哪怕多開一個小時,也能多賣一個小時的錢”。爲此,王寧想盡辦法,甚至跑去請物業經理吃飯,而在泡泡瑪特的門店旁邊,就有不着急開門營業的大品牌,對於幾天的盈利根本不在乎。王寧不能理解,他覺得,這些都屬於成本的一部分。
在算賬這方面,張紅超關注的顆粒度不比王寧低。早期還在做餐飲店的時候,蜜雪冰城的菜單一如既往地樸實,賣3元一個的漢堡,1.5元一盤的炒土豆絲。而這個定價,同樣是張紅超一點點算出來的——兩片面包、一塊雞胸肉、自制裹粉、油和包裝紙的成本都算得明明白白,炒菜也是,土豆絲和油的成本會精確到幾兩,保證價格低的同時,還能有錢賺。
河南人做生意踏實,也成了他們能長久經營的秘訣。後來,弟弟張紅甫動過兩次讓蜜雪冰城高端化的心思。第一次是在2009年,DQ冰淇淋、快樂檸檬等高端飲品殺進鄭州;第二次則是在2018年,客單價高到30元一杯的喜茶席捲全國。這兩股風潮都讓張紅甫覺得,自家店面有點“low”,出去都不好意思說是冰淇淋店。因此,蜜雪冰城一度開出了名爲“My Share”和“M+”的高端店。
不過,最終的結果是,高端店業績不佳,哥哥張紅超認爲原材料沒有變化,賣高價是在欺騙消費者。於是,蜜雪冰城還是後撤一步,退回平價飲品的價格帶,至今沒有改變。
4
走出去的,留下來的
儘管創始人都來自河南,但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讓三家零售企業各自奔向不同的遠方。
三家企業裡,蜜雪冰城是最先出海的那個。2018年,跟着喜茶、奈雪的腳步,蜜雪冰城也開出了第一家海外門店。不過,前兩者選擇的目的地是新加坡,後者則是越南。
之後幾年,蜜雪冰城佈局東南亞市場的速度越來越快,到2022年初,越南、印尼兩地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550家。這樣的擴張速度,讓張紅超一度喊出頗有野心的目標:兩美元,讓全球人民吃好喝好。
那段時間,蜜雪冰城門店全方位鋪開,張紅超兄弟倆開始着手打造更強大的供應鏈。據晚點LatePost報道,高層對於公司的定位,一度從“認爲蜜雪是賣水的”,變成了“蜜雪是做糧食的”。的確,現在包括鄭州在內,蜜雪冰城光是倉庫就有27個,還有生產水果、茶葉等各種原材料的五大生產基地,向全世界超過4.5萬家門店源源不斷地送貨。
也正是這樣的圖景,讓股民們堅信蜜雪冰城不僅僅是一家單純的茶飲品牌,它的股價得以持續走高。
有趣的是,起家於河南的蜜雪冰城,也在老家遇到了更多更年輕的競爭對手——總有更便宜的茶飲品牌,開在它們旁邊。在河南新鄉走上一圈,你能看到“365天全場飲品第二杯1元”的“冰淳茶飲”,名字、風格都和蜜雪冰城一脈相承的“蜜樂雪”,吉祥物變成一隻兔子的“冰潤茶飲”,每家都賣着相似的檸檬水、冰淇淋、三拼奶茶。
對此,河南消費者的解釋是,蜜雪冰城已經是個大品牌了,當然也有了品牌溢價,在這裡,人們樂意於選擇更草根的飲品。這是新品牌野蠻生長的機會。
泡泡瑪特則走得更遠,不同於從河南老家發跡的蜜雪冰城、胖東來,王寧創業之初就劍指一線城市,開出的第一家門店位於北京中關村的歐美匯購物中心。
從2020年開始,泡泡瑪特開啓全球化。不同於剛剛開店時的精打細算,賬面上的錢多了,王寧開始要求自家員工們“再大膽一點”,講究在“核心國家、核心地區、核心城市”開店。有時候,員工們一算賬,不敢開,怕租金太高,收不回成本,反而是王寧鼓勵他們,讓大家不要拘泥於算財務賬。
如今,泡泡瑪特開店的確遵照了這一法則,陸續將門店鋪向美國紐約、法國巴黎、日本東京……清一色的超一線國際大都市,具體選址,也都錨定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巴黎牛津街、法國盧浮宮這樣的地標性建築。如今的泡泡瑪特不差錢,但王寧說,這樣做更多是因爲這些地方遊客多,包容性強,和品牌的用戶畫像也更契合。
三家企業裡,只有胖東來,依舊還堅守在河南,新店也不過是從許昌、新鄉開到鄭州。不過,胖東來有自己走出去的方式——靠自有商品,橫掃各大商超。如今胖東來的商品裡,有30%都屬於自有品牌,在幫扶步步高、永輝等諸多超市時,正是這些標着“DL”標識的麪包、精釀啤酒和果汁,填滿了它們的貨櫃,成爲全國消費者搶購的爆款。
增長是飛速的。根據於東來的說法,在2024年,胖東來自有商品的銷售額是20億元,對外輸出不過6個億,但到了今年,胖東來自有商品的預計銷售額會增長到60億元,而對外輸出比例會佔到驚人的一半。
這種模式,或許不會讓於東來太累。畢竟,早在十年前,是他本人親自關掉了十幾家門店,原因是“店太多太累,只是想簡單一些”。但面對粉絲越來越高的“走出河南”的呼聲,胖東來是否還能安守如今的規模,在不斷的紛爭中,於東來又是否能活得自由、快樂,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
參考資料:
1、《因爲獨特》,李翔
2、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甫講述萬店創業史 FoodBud食品資本局
3、於東來的背後,站着一個崛起的“土味河南” 財經無忌
4、蜜雪冰城出海路:既有螃蟹,也有坑 36氪
本文轉載自【每日人物】
關注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