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物競史上又添一人入選IPhO!我們與這位“學霸”家長聊了聊育兒經,這些做法亮了

前不久,2025年第55屆國際物理競賽(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簡稱IPhO)國家隊名單正式公佈,全國共有5名學生脫穎而出入選該隊,其中來自成都七中的郭子健成功入選,並已獲得北京大學的保送資格。

點擊查看:對話四川物競史上第二位國家隊選手:“韌勁兒”比天賦更重要

家長們心中充滿了好奇,像郭子健這樣的“學霸”,之所以優秀是源自其天生的聰明才智,還是得益於家長獨特的家庭教育的引導?爲揭開這一謎團,我們特地與郭子健的媽媽進行了一場深入的對話,並從中提煉出幾個值得各位家長可借鑑的育兒案例。

在旁人的眼中,郭子健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成都七中2022級9班班主任鄒旭和郭子健的物理主教練黃魏在採訪中就不吝讚美:“他的父母把他教育得非常好。”鄒旭曾評價道,郭子健不僅在物理領域成績優異,在班級管理能力方面也十分出色,是個多才多藝、綜合能力很強的學生。

郭子健的媽媽表示,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她們更多的是,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後,“因勢利導,順勢而爲”,常常鼓勵孩子“處處留心、皆學問”。

郭子健媽媽回憶,很早就發現孩子對身邊很多現象充滿了好奇心,總想探個究竟。當發現郭子健對吸鐵石、放大鏡以及各種電器都充滿了好奇心時,媽媽不僅選擇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還鼓勵、保護孩子的探索欲。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她選購如《十萬個爲什麼》《宇宙的奧秘》等科普類書籍,與孩子一同探尋各種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

“但我們也擔心書買多了,孩子會厭煩。”郭子健媽媽便告訴孩子,書是寶貴的,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只有表現好了,或做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們纔會把書獎勵給他。所謂表現好,可能是吃飯不挑食,也可能是出門遇到熟人禮貌打招呼。於是,每次得到獎勵後,媽媽就會帶郭子健去圖書館挑選一本心儀的書。

其實,在支持孩子興趣愛好這件事上,郭子健的父母從不吝嗇。一歲多時,郭子健住院無聊,對別的小孩用的學習機表現出感興趣,父母也買了一部給他。後來,媽媽發現他對圖文感興趣,媽媽又買來一些圖文並茂的光盤,用影碟機,連在電視上,郭子健像玩遊戲一樣,看完一張換一張,沒想到,小小的郭子健通過這種方式認識了很多字。“三歲時,一般的繪本,他自己就可以閱讀,四五歲就可以自由看書了。”郭子健媽媽說。

郭子健平時喜歡與爸爸下棋

如果硬說有什麼特別的育兒經驗,郭子健的媽媽回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給孩子看過一些開發大腦以及自然科學類的書籍,還有拼圖、積木、魔方、九連環這些益智玩具等。她覺得這些對智力開發和專注力的培養都有積極的作用。另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她認爲更多的是愛與陪伴,比如:做一頓美味晚餐、陪孩子打球、跑步、游泳、交流談心等。

郭子健媽媽說,不管是選擇物理競賽,還是選擇去北大讀書,還是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始終都是追隨自己的內心。

讀小學時,郭子健經常參加學校活動,擔任主持人

郭子健的興趣愛好廣泛,學過播音主持以及鋼琴和繪畫。幾者之間,他更喜歡鋼琴和主持。小學五年級,他已經通過鋼琴十級考試。在不少家長認知中,孩子學琴是離不開家長陪伴的。

郭子健媽媽的回答卻是:“我們不懂音樂,也沒有強迫孩子每天必須練多久的琴,更談不上陪練,我們給予孩子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她說,孩子在決定學習樂器時,他們的原則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爲喜歡鋼琴,所以孩子自己選擇了學鋼琴。

正在練琴的郭子健

孩子小,做出這樣的選擇,會不會是一時興起,孩子真能堅持到底嗎?中途,孩子有沒有過想要放棄的念頭?對於家長困惑的問題,郭子健媽媽回答道,起初,孩子可能是因爲聽到別人彈得好聽,等到自己開始練習時,因爲連不成曲,也會覺得枯燥乏味,時間一長,孩子也會說:“彈起來沒什麼意思”“不想學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郭子健媽媽選擇以鼓勵的方式激勵孩子。她會買一些小禮物作爲獎勵,並告訴他做任何事情應該堅持不懈。

除鼓勵外,郭子健媽媽說,肯定和讚揚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幫助。她回憶說,孩子學琴時家裡並沒有鋼琴,郭子健每週會去琴行練兩次琴。在琴行裡,很多家長看到他練得專注,就紛紛誇獎他。老師也會向別人介紹,這個孩子很用心,一點也不貪玩,一彈就是一個小時。“也許正是這種無意的誇獎,讓孩子逐漸建立了信心。”郭子健媽媽補充道。

事實上,除鋼琴,很多選擇都是郭子健自己根據興趣愛好進行選擇的,比如進入高中選擇走物理競賽,再比如選擇大學上,是選擇北大還是清華,都是他自己做的選擇。

“在面臨選擇專業、大學等重大決策時,我們會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同時也會與孩子一起坐下來,把我們所擔憂的問題開誠佈公地提出來,共同商討決定。”郭子健媽媽說,當初孩子決定選擇物理競賽時,她和丈夫多次與郭子健進行深入交流,交流內容包括興趣愛好,也包括對可能存在的風險的擔心。但最後郭子健還是選擇了物理競賽這條路,他表示自己對物理感興趣,課程的難度也能接受。

“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勸我們慎重,風險很大,但最後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也願意與孩子承擔可能存在的風險。”郭子健媽媽說。

“既然風險無法規避,那我們就儘量將其降至最低。”郭子健媽媽表示,孩子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成都七中,並加入了競賽班9班。“成都七中擁有雄厚的師資陣容、充裕的教學資源和科學的管理體系,這讓我們對孩子的未來滿懷信心。”

郭子健的父母都是高中數學老師,還是學校裡的模範夫妻。家庭氛圍和諧恩愛,大事小事都商量着辦,這爲孩子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郭子健與父母的合影

而在教育理念上,郭子健媽媽堅信給予孩子充分信任的重要性。她表示,孩子學習時,自己不會在一旁指手畫腳,而是讓孩子自主規劃、管理學習。談及對孩子的關注,她說更多關注孩子的生活。她舉例說,初二時,郭子健就擁有了智能手機。在對待手機這個問題上,作爲父母,他們並沒有談“機”色變,而是和孩子達成共識:初中階段,學習時不帶進書房,睡覺時不帶進寢室,上學時不帶去學校,其餘時間自己可以科學規劃、合理使用手機。小時候郭子健也喜歡打遊戲,他們對此也沒有硬性禁止。

正是父母營造的這種張弛有度的環境,讓郭子健養成了較強的專注力、自律能力和抗干擾能力。郭子健媽媽說,她家裡樓下是小區廣場,即便廣場上的音樂聲很大,也沒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在成績方面,郭子健父母的引導方式也別具一格。考得好時,媽媽就潑點冷水,“這次考好了不能飄,下次萬一發揮失常也可能降下來喔。”;考得差時,父母給予孩子更多是理解共情,並鼓勵他查找失分原因,挖掘提升潛力。

郭子健媽媽表示,她深感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老師的作用極爲關鍵,每個階段老師對孩子的影響都遠遠超出了他們作爲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她對每一位老師都心懷感激。

談及郭子健在成都七中的成長經歷,郭子健的媽媽感慨道,七中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說,成都七中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上全國領先,物理競賽教研團隊非常優秀,物理教練黃魏老師、劉澦灝老師經驗豐富,對每一個孩子都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和培養,科學規劃,高效訓練,讓每一個物競的孩子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班主任鄒旭老師帶領班科教師,統籌協調,給予競賽的孩子們極大的關愛與支持,使孩子們文化學習沒有後顧之憂。近年來,學校更是加大了對競賽實驗設施設備的投入,積累了豐富的競賽信息資源,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和備賽資料傳承,都助力了郭子健這一路的成長。

郭子健媽媽說,物理競賽這條路還是很艱辛的,“學競賽期間,有淚水,更有汗水!由於學科單一,課程內容廣、難度大,所以得耐得住那份寂寞,還得能承受得住那份苦。可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呢!”

校園體育運動中的郭子健

郭子健媽媽補充道,七中的每一位教練和老師都十分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鼓勵大家多運動、勞逸結合。在七中,不少物競學生成了排球隊、籃球隊主力,郭子健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