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次發佈省級生態產品目錄

8月15日,2025年全國生態日四川主場活動在宜賓市舉行。活動現場發佈首份《四川省級生態產品目錄(2025年版)》,這是四川首次對生態“家底”進行全面摸排和展示。

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發佈生態產品目錄,旨在更好地識別、評價和利用生態產品,促進生態產品商品化;爲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生態產品保護補償等提供依據,推動將生態“高顏值”變爲經濟“高價值”。

此次發佈的生態產品目錄內容豐富,既有林菌、牧草等物質供給類生態產品,也涉及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等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還覆蓋生態旅遊、教育科研等文化服務類生態產品。

在推動工業品“綠色化”方面,近年來四川多地開展了諸多嘗試,宜賓的“以竹代塑”便是其中之一。在本次活動專設的展示環節,記者注意到,除了傳統的竹漿造紙、竹製工藝品外,近年來竹材料正在建築、工業等領域發揮作用,出現了定製板材、汽車隔音材料等一系列多功能竹產品。

活動現場,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發佈四川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工作重要成果,包括“碳達峰十大行動”進展成效、美麗四川建設成果、幸福河湖建設成果等。

數據顯示,目前四川生態治理、產業轉型勢頭良好,生態保護的可持續機制不斷完善。其中,大氣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細顆粒物(PM2.5)濃度降至29.8微克每立方米,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低於30微克每立方米;六大優勢產業營業收入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90%。在河湖長制、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四川正藉助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一網調度”,不斷打通跨部門協作機制,形成監管合力。(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培哲 宜賓觀察 羅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