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痛點?李鴻源轟專業消失「災後水利官員跑哪了」 官方急回擊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本報資料照片)

中臺丹娜絲重創南臺灣,多地出現斷電、斷訊與淹水災情。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近日在中天節目《洪流洞見》中,重砲抨擊政府防災作爲「全面失靈」,痛批中央防災體系失去應變效率,「水利官員到底跑去哪裡了?」引發關注;而內政部則急回:比起李鴻源任內,此次救災「資訊傳遞更快、更完整」。

中南部遭颱風重創,部分地區已停電八天尚未來電,臺南更有成千上萬戶屋頂被吹走,目前先用帆布遮頂應急,民衆多有抱怨。李鴻源直言,這場颱風暴露出臺灣防災體系的根本漏洞。他認爲,面對災後大範圍斷電與民生停擺,總統賴清德不該僅止於「發錢」,而應立即要求官員向民衆說明現況、展現解決方案。他強調,災後短期目標應是讓民生設施儘快恢復,讓商家重啓營業、百姓迴歸日常生活。

「水利官員去哪了?專業角色在這次災難中幾乎消失,讓人憂心。」李鴻源感嘆。他指出,事務官如今普遍出現「寒蟬效應」,不敢說出與首長意見相左的真話,導致重大決策過程中缺乏專業聲音。他更以海上風電爲例質疑,「要在臺灣這種高風險環境下設20年壽命的風電系統,可能嗎?」

李鴻源也不諱言點名立法院與媒體「集體失聲」。他痛批:「媒體靜默、立委陷入罷免戰,國會監督與輿論力量雙雙消失。這場風災暴露的不只是系統問題,更是民主失能。」

針對李鴻源嚴詞批評,內政部15日迅速發佈新聞稿反擊,強調防災體系並未崩壞,反而是在「多年累積下持續進步」;強調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迅速與六個地方災害應變中心建立聯繫,確認需求、支援機具與人力。此次嘉義登陸風災雖爲百年罕見,但整體災防架構運作順暢,且比起李鴻源任內,「資訊傳遞更快、更完整」。

內政部表示,截至7月14日,已投入超過6900人次搶救人力、數百臺機具前進災區,協助地方清理、復建,呼籲歷任部長與在野黨應支持災防資源投入,「唯有凝聚共識,才能面對極端氣候與地緣風險」;經濟部水利署也喊「80%以上淹水地區在降雨3小時內退水。」

至於斷電問題,水利署指,已動員經濟部能源署、科技部與中油、臺水、長庚等單位提供偏鄉緊急電力設備,將柴油機、氫能與儲能系統優先調度至重災區,確保災後民生供電不中斷。

針對李鴻源批評「水工模型未經評估便推動海上風電」,水利署強調,前瞻治水計劃設計皆經專業審查與實地評比,無「跳過程序」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