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美債完蛋的人都跑去哪了?小童「00679B價格曝光」:已在慢慢尋找減碼部位時機

元大美債20年(00679B)近期波段漲幅約7%,小童提醒目前價格已逼近27元關鍵區域,建議投資人暫勿追高、等待拉回或震盪轉強後再佈局。圖/本報資料照片

嗨,大家好,我是小童。

你還記得幾個月前有多少人看壞美債、說美元會垮臺嗎?而時至今日,那些利空不只是「不跌反漲」,甚至連我們臺灣的債券ETF都還不斷創下波段新高。那到底債券ETF的下一步,我們要怎麼規劃、該買還是該賣?以及最新的關鍵區域又在哪呢?

在今天影片開始之前,別忘了先幫我按贊、訂閱、開啓小鈴當,這樣之後纔不會錯過更多精彩的內容呦!

那首先我們先來一一拆解,爲什麼當時那麼多人會看空美債。

這當中最主要的論述不外乎就是以下三點:

一是「6月六兆美債到期」、二是「美元面臨貶值壓力」、三是「穆迪調降美債信評」。

第一個:6月六兆美債到期

關於這部分其實當時我們就有分析過,這所謂的「6月六兆美元」並不是單一個6月就要還這麼多,而是今年預估大約有9兆的美債即將到期,其中又約莫有70%的到期是集中在上半年,才因此得出這樣的答案。

那你們說6兆美元很多嗎?其實光是去年每一季的到期規模就已經超過6兆了,更不用說那個吵得沸沸揚揚的「6月六兆美元到期」,還只是上半年的加總,因此這完全是一個假議題。

再來第二個:美元的貶值壓力

當時美元確實相對弱勢,短時間內美元兌臺幣的匯率從33一路貶到28,甚至更有恐慌的言論說會到25、會到20之類的。不過隨着時間推移,以及對等關稅的違法,這都讓美元很快又從我們當時預估的28元,重回長期平均的30元大關。

這其實也就是我過去不斷分享的:爲什麼不用太擔心美元會無限貶值。

因爲最主要我們必須知道,即便美國再怎麼降息好了,以目前的利率目標來看,美國的實質利率仍大機率會大於臺灣的實質利率,那就表示美元相對於臺幣仍然具有吸引力。

甚至當時大家吵很兇的穩定幣天才法案、大而美法案等等,一堆人覺得會替美元、美債帶來什麼可怕衝擊,不過這些我也都有在當時分析過爲什麼我反而抱持不一樣看法。

最後是第三個:美債調降信評

也是我認爲最經典、最神奇的地方...

在之前的影片中我說過,以歷史經驗來看,往往當穆迪調降信評的時候,卻也可能是「利空出盡」的開始。而這次美債的走勢,是不是就非常吻合歷史經驗所描述的「利空出盡」?

所以很多時候,歷史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相似,但至少總有一些蛛絲馬跡,是我們可以去借鏡的!

那回到現在,爲什麼債券ETF這一波會持續反彈創高呢?

最主要我認爲還是要回到「利率走勢」的部分。以目前美國的經濟來看,整體雖看似平穩,但其實就業市場穩中帶弱。尤其現在越來越多美國企業正在縮減人力,以因應物價的蠢蠢欲動與需求端的疲軟。

「救經濟」這件事,勢必還是得透過擴張纔有辦法解決。

不過好在目前油價稍微受到控制,因此能緩解物價上升的速度、延長降息的預期。這也讓「年底前再降息兩碼」的聲音不斷涌現,進而推升債券這波走強。

那到底後續臺灣的債券ETF 我們應該怎麼規劃呢?

首先,這波債券市場的輪動偏向「避險需求上升」。這當中包含美中關稅戰、景氣降溫、甚至全球製造業數據放緩,這些都讓市場風險偏好慢慢下降。

風險既然下降,自然相對安全的「公債」與「高信評投等債」就會比較受到市場親睞。

也有很多人問我:「小童,爲什麼非投等債ETF好像都漲不上去?」

最主要還是在於經濟放緩。最近幾周,美國非投等債的信用利差從3.4%上升到3.9%,創下近期新高。這代表什麼?代表即便美債殖利率下降,但非投等債的風險溢酬上升更快,自然就導致價格漲不太上去。

這也意味着市場都在擔憂未來可能面臨經濟下行。今年的違約率也因此上升至3.5~4%,高於去年的2.2%。

不過說是這麼說,因爲目前仍在「降息循環」,市場仍樂觀期待後續降息。

即便經濟可能卡關,也會因寬鬆政策逐漸好轉。

因此我認爲中長期仍不用太過擔心。

尤其再看非投等債ETF的走勢,你要說它沒漲嗎?其實它也從底部反彈了約5%。更不用說,如果以還原K來看,它還是高於剛發行時的價格,甚至逼近波段高點。

所以我認爲,如果你是真的有領息需求、也能承受稍高風險,那這一類短天期、並剔除CCC高違約率的非投等債ETF,其實都還算可以安心持有。

其他像00679B元大美債20年,從七月底我們預告轉強後至今,波段累積漲幅就已來到7%。

只不過你問我現在到底還適不適合追?我會認爲,如果你沒有配置債券需求,那其實不用特別買。

畢竟目前價格也來到我們之前分享的27點多元附近的關鍵區域,在這邊追並不特別聰明。

老實說,我其實已經在慢慢尋找減碼部分部位的時機,建議可等待拉回到密集成交區、或震盪後再次轉強,纔是較安全的切入點;若價格持續往上不回頭,那我會期待29元這邊的關鍵價位。

至於00933B與00937B的看法也一樣,價格逼近前高,短線上先保守觀察。若爲領息需求,可壓低比例慢慢買;但若是價差導向,那就暫時偏向保守。以上給大家參考。

那是你呢?你認爲債券ETF還可以買嗎?

◎本文內容已獲 小童 x Happy Trading Life 授權,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