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詞頻加碼 阻陸客先打預防針

兩岸觀光開放幾經波折,究竟卡在哪,從去年以來,陸委會的說法一變再變、不斷加碼。(本報資料照片)

兩岸觀光開放幾經波折,究竟卡在哪,從去年以來,陸委會的說法一變再變、甚至「推陳出新」,原本以爲最大的阻礙在於是否循小兩會溝通,但在大陸國臺辦7日鬆口後,似乎不再是鐵板一塊,不過陸委會馬上又拋出新說詞,說要「避免觀光惡夢」、需要「停、看、聽」,爲旅遊開放受阻可能引致的批評,先打上預防針。

回顧雙方角力過程,去年6月大陸發佈《懲獨22條》後,陸委會以「赴陸橙色警戒」做爲迴應;眼看大陸仍執意要推進兩岸交流,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也馬上舉辦,「黨政人士」便炮製「共軍正在臺海進行近30年來最大規模軍演」的劇本,想以破壞兩岸氣氛爲由讓交流降溫,但最後被證實軍演攏是假。

雙城論壇期間,上海副市長拋出要推動上海居民赴臺團隊遊,陸委會冷回,等文旅部正式公佈再說;文旅部正式宣佈後,陸委會繼而搬出需要循觀光小兩會溝通,不準透過民間公協會。日前還加碼指控陸方「阻撓臺商回臺參加海基會春節活動」,欲以此否決上海賞燈團來臺。

陸委會可能評估,陸方不會同意循小兩會溝通,因爲這樣就會造成「沒有九二共識也能對話」的想像,雙方也確實卡在此癥結好一段時間;但想不到國臺辦7日鬆口,說「不反對兩岸旅遊恢復後,小兩會就兩岸旅遊中的具體問題聯繫溝通」;甚至證實去年11月,大陸同意臺旅會來訪並與大陸海旅會會面,但臺旅會卻以經費預算不足臨時取消。

臺旅會放陸方鴿子,讓人費解,既然大陸願意嘗試小兩會互動,臺灣何以突然打退堂鼓?據瞭解,臺旅會原先安排在去年12月初,派幾位業界董事和觀光署基層公職人員組團赴廈門和北京,原規畫在北京會面,後來改成在廈門先談。但就在出發前3天,層峰指示喊卡。據知情人士指出,陸方也沒說到北京就不見面,只是希望在廈門先初步溝通。而陸委會7日的迴應,卻沒有對陸方的鬆口做出正面答覆。

特別的是在陸方鬆口後,陸委會7日晚馬上在YT和FB釋出兩支短片,一是副主委沈有忠重申兩岸觀光議題是公權力事項,需確保安全、品質及穩定的前提下,才能恢復交流,「而不是貿然的開放,避免觀光的惡夢再次發生」。

更特別的是,陸委會參事林佩君也加入內宣行列,她重點要表達1.陸委會有明查暗訪許多業者需求;2.陸客來臺不能像過去說停就停、說斷就斷;3.陸客來臺需防範影響臺灣旅遊品質,在這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前,「我們其實是要停、看、聽一下」。

林佩君何許人也?她長年在觀光局任職,當過觀光局主秘,2023年10月調到陸委會,升任12等參事,她也是國安局長蔡明彥的夫人。由此可推斷,陸客開放是國安工作一環,也是這兩年的重點之一,林佩君銜命赴陸委會,就爲分擔此任務,更以非正副主委、非發言人之姿,走到第一線,錄製影片宣導國人。

陸委會推陳出新的理由過程,也像在剝洋蔥,原來戒急用忍「停、看、聽」,纔是洋蔥核心,纔是民進黨的兩岸交流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