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1161例,均爲輕症
近期,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出現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引起外界關注。
據順德區衛生健康局微信公衆號“健康順德”7月19日通報, 截至7月18日,順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1161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爲輕症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佛山南海區、禪城區也出現了基孔肯雅熱病例。19日,佛山市南海區衛生健康局微信公衆號通報稱,截至7月18日,南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16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均爲輕症病例。佛山市禪城區衛生健康局微信公衆號通報稱,截至7月18日,禪城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22例,主要集中在石灣鎮街道、張槎街道,均爲輕症病例。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7月15日下午,順德區衛生健康局通報稱,7月8日,順德區監測發現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截至7月15日,全區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爲輕症病例。
此前,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專門發文介紹了基孔肯雅熱。文章顯示,基孔肯雅熱是通過媒介伊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區、東南亞地區、印度洋沿岸及島嶼、西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或亞熱帶區域呈地方性流行。
此外,相關論文顯示,2008年,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廣州白雲機場局發現中國內地首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2010年,東莞市發生我國首起基孔肯雅熱社區暴發疫情,這起疫情共發現病例253例,其中確診病例65 例,疑似病例188例。
7月18日晚,順德區委、區政府發佈《告全體市民書》稱,當前,順德區已出現基孔肯雅熱疫情,其主要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個人感染風險持續上升。 防蚊滅蚊是防控蚊媒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根本措施。
《告全體市民書》號召全區各企事業單位、學校、建築工地、村(社區)、家庭及全體市民,於 7 月 19 日 至 20 日(本週末),集中開展以清除蚊蟲孳生地和殺滅成蚊爲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請廣大市民朋友們積極行動,充分利用週末時間,及時清除蚊蟲孳生地,殺滅成蚊。
除了順德區,18日,佛山市南海區也發佈《告全體市民書》,號召全區7 月 19 日 至 20 日開展滅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