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推動前8月企業利潤增長?陸媒揭密
陸央媒分析誰在推動前8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這場逆襲。(中新社)
大陸央媒《經濟日報》3日報導分析,沒有市場需求,利潤便是無源之水。在需求端,要繼續紮實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鼓勵發展人工智慧終端、智慧穿戴等新型消費,以市場需求升級引領產業升級。縱深推進大陸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業帳款,爲企業發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經濟日報》報導,大陸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大陸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9%,扭轉自今年5月以來累計利潤持續下降態勢。合理利潤,是企業可持續發展基礎。
誰在推動工業企業利潤的這場「逆襲」?
報導解讀、今年前8個月,累計利潤增速由負轉正,特別是8月出現20.4%增長,客觀看,低基數效應提供支撐。去年8月,受高溫、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疊加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7.8%,這爲今年數據同比改善提供有利條件。但若把所有功勞都歸於「基數低」,那就會忽略工業經濟正在發生實質性積極變化。
報導指出,更重要的驅動力,來自宏觀政策與市場力量同頻共振。今年以來,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一系列擴內需政策密集落地,推動市場需求逐步回暖。同時,整治「內卷式」競爭,有效遏制低價傾銷、惡性價格戰等行爲,使企業得以保持合理利潤空間,從而將資源更多投向研發創新和品質提升,形成「創新帶來利潤,利潤反哺再創新」良性循環。
令人鼓舞的是,1至8月不同規模企業利潤均出現改善,特別是私營企業利潤增長加快,顯示在宏觀政策積極作用下,市場活力有效激發和企業信心逐步恢復。從「量」和「價」因素可看出,工業生產「量」的增長對利潤的貢獻有限,利潤的改善更多依賴於「價」和「利潤率」提升。
報導指,從產業結構層面觀察,作爲技術密集型產業代表,裝備製造業利潤增速顯著高於工業平均水準,背後是高端裝備、智慧製造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帶來價值提升。同時,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催生出一批新經濟增長點。此外,原材料製造業和消費品製造業利潤也在改善,反映上下游產業鏈協同恢復良好態勢。
報導分析,利潤增速轉正是積極訊號,但只是開始。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大陸國內市場需求仍然不足,部分行業仍面臨產能過剩和競爭失序壓力,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
生產經營還面臨困難。推動工業企業利潤穩定向好,需要在科技創新、擴大需求、優化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
報導強調,利潤的根源在於價值創造。在供給端,要堅持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鏈價值水準。推動「人工智慧+」行動走深走實。繼續抓好「反內卷」政策落實,促進形成「優質優價」良性市場機制。近期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正密集落地,將有助進一步築牢工業經濟向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