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重砲捕手連3戰開轟 「拉打率80.6%」引發熱議

▲羅裡的極高「拉打率」引發熱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實習記者蘇嘉偉 / 綜合報導

水手重砲捕手羅裡(Cal Raleigh)今(23)日對戰小熊,擔任「第3棒、指定打擊」,敲出本季第31轟,連續第3場比賽都有全壘打演出。賽後,他極致的「80.6%拉打率」更成爲球迷熱議的話題。

首局1出局、一壘有人情況下,羅裡鎖定小熊先發瑞(Colin Rea)投出的首球,時速約150.9公里的速球強勢出棒,將球轟向中右外野觀衆席,成爲本場比賽的先制2分砲。

CAL RALEIGH IS UNREAL!His 31st homer of the season! pic.twitter.com/i6jUPLhFJC

截至今日,羅裡以31轟暫居全聯盟及美聯全壘打王,領先洋基主砲賈吉(Aaron Judge)4轟、道奇二刀流巨星大谷翔平5轟,並以66分打點高居美聯榜首,成爲當前美聯全壘打與打點雙冠王的領跑者。

值得一提的是,羅裡本季的31支全壘打中,有25支是「拉打」,佔比高達80.6%;相比之下,大谷26轟中僅13支(50%),賈吉則更少,僅有8支(29.6%)爲拉打。

然而,這與羅裡的擊球傾向有關,他本季擊出的「拉打飛球」的比率達37.4%,爲全大聯盟第1,相對來看,大谷爲21.5%、賈吉更僅16.8%。

▲羅裡本季「拉打飛球」機率極高。(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爲什麼拉打容易開轟?一般來說,拉打方向(右打者的左外野、左打者的右外野)到外野牆距離較近,擊球點會比一般揮擊早,且更有加速度,因此容易打出長打與全壘打,這也是近年「飛球革命」推崇的打法之一。

小熊的「PCA」阿姆斯壯(Pete Crow-Armstrong)也是「飛球革命」例子之一,他雖然揮棒速度並不快(平均僅72.2英里),但透過打出高比例「拉打飛球」(30.2%),本季已敲出21轟,其中有17支都是拉打。

How did Pete Crow-Armstrong hit this baseball for a homer?! pic.twitter.com/XB0sYJso07

自本季起,《Statcast》新增了一項名爲「擊球攔截點」的數據,可分析打者是「擊球較早」還是「帶進來打」。羅裡爲左右開弓打者,他站在右打的擊球點距離爲身體中心39.6英吋前方,左打區則是34.7英吋前方,相比之下,大谷爲28.7英吋,賈吉則是30.5英吋,這代表羅裡出棒時機明顯更早,擊球點更靠前。

過去棒球界認爲應該「帶進來」擊球,避免追打壞球或揮空,但隨着飛球革命興起,「早擊球+拉打=長打」已成爲時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