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債能補回來嗎?關鍵是要「睡得規律」

你也有睡眠債嗎?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的風險,需特別注意。(圖片來源/Pexels)

現代人難以抵抗3C的誘惑,經常在睡前不停地滑手機,不知不覺成爲夜貓族,導致長期睡眠不足,「睡眠債」越積越多!但睡眠債真的可以補回來嗎?

睡眠債的主要成因是長期睡眠不足,讓身體及大腦累積「該睡但沒睡」的負擔,而最大元兇可歸咎於手機成癮,造成『睡前拖延症』,或是壓力、長期加班、週末報復性熬夜、焦慮、咖啡因或酒精影響等等。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的風險,需特別注意。

睡眠債分成短期睡眠債及長期睡眠債,若是屬於前者,確實可以補回部分睡眠,但需要花費比熬夜更長的時間來恢復身體狀態,例如有幾天只睡5小時,那麼之後需要補睡9-10小時,身體才能恢復部分精力,但無法完全抵銷疲勞感。

若是屬於長期睡眠債,則無法完全補回缺失的睡眠,尤其對大腦認知功能的影響。有一項2018年的瑞典研究發現,週末補眠確實可以降低早逝風險,但無法完全彌補長期睡眠不足對健康造成的損害。

因此專家建議,最好的方式即爲保持規律的睡眠習慣,也就是每天固定時間入睡、起牀,規律地睡足7-9小時,而不是在週末報復性地狂睡12小時,如此會擾亂生理時鐘,導致隔天更難入睡,使疲憊感加劇;甚至出現「倒時差效應」,讓身體感到困惑,還會產生頭痛與倦怠感、容易抑鬱、增加心血管壓力、影響身體代謝等狀況。

專家提醒,長期有睡眠問題的人,還是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有效地調整作息及改善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