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減產價格高漲 進口水果可調節供需
針對近日芒果、鳳梨、芭樂等水果價格大漲,學者李武忠呼籲政府考慮進口水果調節供需與價格。(中央社示意圖)
「水果因氣候減產導致價格大漲,政府應該進口水果調節供需,否則高價水果對消費者不公平!」農漁經學者李武忠針對近日香蕉、鳳梨與芒果等水果價格大漲分析,適當進口水果不僅可調節市場供需,穩定價量,也是發展所需,甚至可以成爲增進區域經貿合作的利器。他以中國爲例說,中國很多水果就是進口,加上本土也有產,讓價格相當實惠。
水果價格難下降
近月來香蕉、芒果、芭樂、鳳梨等水果受到異常氣候影響產量銳減,導致價格高漲。以香蕉爲例,2月每公斤批發價飆升至123.7元、愛文芒果每公斤126.4元,金鑽鳳梨則是每公斤批發價32.7元。雖然產地價有下降,但零售通路價格仍回不去,因爲還有運輸、店租與人力等成本也跟着上漲,讓水果價格難壓低。
對此,農漁經學者李武忠分析說,主管部門爲顧及果農收益,遲遲未自國外進口來增加供給量,進而平穩價格,對消費者並不公平。
他指出,其實農產品進口並不可怕,適當進口不僅可調節市場供需,穩定價量,也是發展所需,甚至可以成爲增進區域經貿合作的利器,例如中國透過RCEP就從泰國與越南進口許多鮮榴槤。
中國進口水果發達
李武忠說,大量進口後,中國的榴槤市售價格卻暴跌,比去年低40%,包括藍莓等高級水果價格都下降,每斤100多元人民幣腰斬至50元左右;且中國與東協的自貿區3.0實施後,泰國榴槤的農藥殘留標準無需重複檢測,成本直降15%,馬來西亞的冷凍榴槤肉、越南龍眼乾也加速進入中國市場。
根據統計,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產以及進口國,主要進口種類爲榴槤、櫻桃、香蕉、山竹和奇異果,例如櫻桃主要來自智利,藍莓主要來自秘魯,奇異果主要來自紐西蘭,榴槤主要來自泰國,酪梨主要來自墨西哥等等。但因爲進口數量大增,加上國產水果大量進入市場,讓許多高價水果更便宜,消費者能更無負擔的享用。
「透過最適的進口產品與本土產品消費量配比,達到進口果農,當地果農和消費者三贏。」李武忠說,甚至可透過允許進口來增強國與國經貿關係,相關策略值得政府深思。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