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夾擊 螺絲業者苦哈哈

今年臺灣螺絲出口,量價均持續探底,業者經營愈發困難。業界分析,關鍵乃是關稅、匯率兩大沖擊。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螺絲業優劣勢與機會

今年臺灣螺絲出口,量價均持續探底,業者經營愈發困難,已有老字號加工廠撐不住,宣佈年底熄燈。業界分析,關鍵乃是關稅、匯率兩大沖擊。關稅方面,受美國對等關稅及鋼鋁關稅影響,國外客戶下單意願低;匯率方面,新臺幣大幅升值吃掉業者毛利,導致螺絲廠陷入困境。

臺灣過往有「螺絲王國」的美譽,出口量位居全球前三,僅次於中國大陸及德國,且品質精良,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有重要地位。但近年臺灣螺絲業遇到史無前例的景氣寒冬,獲利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更因美國大打關稅戰,使得螺絲業者必須承受成本增加壓力,毛利越來越薄,陸續有業者撐不住,黯然退出市場。

例如已成立54年、規模不算小的聯發螺絲工業,今年7月下旬宣佈由於國外訂單大減、二代不願接班、工人難尋等因素,將於今年底熄燈;近日有家位於岡山的螺絲表面處理廠,也因爲業務不佳,表示即將結束營業。

大廠營運也困難重重,臺鋼集團旗下的春雨工廠、久陽精密,早在年初就預見市場轉變,宣佈久陽的廠房及機器設備將出租給春雨,採久陽接單、交由春雨並同排單生產,藉此提升資產運轉效能,提高營運效率的綜效。

業者坦言,美國的高關稅對螺絲廠出口衝擊相當大,美國是臺灣螺絲最大出口國,據螺絲公會統計,今年前八月出口到美國螺絲總重量39.5萬噸,佔整體出口量46.14%,但在對等關稅及鋼鋁關稅雙重夾擊下,許多客戶暫緩下單,上市公司世豐螺絲就指出,自從美國新鋼鐵關稅生效後,訂單比去年同期大減20%。

此外,更有許多客戶要求臺灣螺絲廠分攤關稅費用,業者無奈地說:「有良心一點的會要我們分攤一半,沒良心的甚至要求我們全部吸收。」本應是進口商負擔的關稅最後卻轉嫁到生產商上,也不斷墊高螺絲業者的成本。

而匯率變動也衝擊螺絲業者獲利,今年5、6月間新臺幣暴衝升值讓螺絲廠猝不及防,年初接的訂單等收到帳款後卻變成賠錢,直接把所剩不多的毛利吃光。

儘管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上任後與螺絲業者展開座談,並強調銀行絕不會「雨天收傘」,甚至表示將由政府出錢讓螺絲扣件的中小企業出國參展,但業者更希望政府對企業的融資給予寬限,不以一次爲限,並協助進行轉型,才能真正救產業於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