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清智能堅持自主創新——探路織造變智造

走進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膠南街道的青島雙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只見一箱箱嶄新的機械設備整齊排列,一臺臺叉車來回穿梭,工人們正在打包裝箱。“今年開局良好,訂單都快接不過來了!”雙清智能董事長易臻說。

無論是棉花的異纖分揀,還是筒紗的運輸包裝,抑或是布匹的自動檢驗,雙清智能深耕紡織行業智能裝備的研發與生產,推動智能產品走進紡織企業,幫助企業減員增效、提質增產,助力紡織行業裝備升級。“我們不做效仿者,堅持做創新者和領航員。”易臻說,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明確了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理念。如今,公司已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青島市專精特新企業等。

打造“火眼金睛”

在紡織行業,如何高效清除原料棉花中的絲、麻、毛髮等異性纖維,一直是令企業頭疼的問題。散落的異纖容易混入棉紗,導致棉紗斷頭,降低生產效率;織布時,異纖會顯現在布面上,形成大量的布面疵點,影響布面質量;染色時,因着色率不同,會影響布面外觀。因此,紡紗前的異纖處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過去,紡織企業都由人工分揀異性纖維,不僅費時費力、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生產效率也無法提升。如何解決異纖問題,成爲雙清智能關注的焦點。

經過多年研發,2021年,雙清智能通過完善光學系統、縮小箱體尺寸、重新設計除雜機構等,攻克異纖清除難關,開始小批量生產和銷售異纖分揀機。

“棉花種類繁多,不同棉花夾雜異纖的情況也多種多樣,爲了精準識別異纖,必須建立足夠龐大的數據庫,爲識別算法提供支持。”雙清智能研發總監佟飛介紹,公司不斷對各種棉花進行採圖,再對數萬張圖片進行特徵提取,並選擇合適的算法模型持續調整參數,自主研發出異纖機檢測算法軟件,實現了異纖分揀的快速識別篩選,猶如給異纖分揀機裝上了“火眼金睛”。

在自研算法的助力下,異纖檢測由單面檢測增加爲雙面檢測,檢出率提高25%以上。同時,通過加大異纖機檢測管道的幅寬、設計新型均衡負壓排廢系統等,讓棉花暴露更充分,實現棉流流速更穩定、噴出率更高。

2023年,異纖分揀機系列產品又推出了異纖棉回收清理機和籽棉異纖分揀機。新產品在原有基礎上,採用高分辨率棱鏡分光相機,可以更準確識別細小淺色異纖。“這兩款機器的主要用途是對分揀過的棉花進行二次雜質清理,從而避免浪費棉花,更好實現回收利用。”佟飛說。

目前,雙清智能生產的紡紗廠異纖分揀機年銷售量近300臺。

提高包裝效率

過去紡織廠傳統的筒紗包裝流程中,打包工需手動進行檢驗、稱重、裝袋、縫包和碼垛等多個步驟,生產環節用工多、勞動強度高、環境艱苦。

爲破解這一難題,雙清智能根據市場需求,歷時4年多時間,研發生產出半自動筒紗包裝機,並創立新的配重系統,成爲行業產品標杆。

“如何將筒紗進行合理配重,是優化包裝流程的關鍵。配重比例不統一,在輸送、套膜、上袋、封口等環節會出現位移、傾倒、卡頓等狀況,降低包裝效率及整包重量,甚至導致設備故障。”雙清智能電氣工程師王福瑞介紹,“我們的工程師進入紡紗廠不斷摸索配重方式,現場總結經驗,持續迭代升級,實現了配重精度達到±50克,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完成配重後的半自動筒紗包裝機可以實現自動套膜、上袋、封口、捆紮、碼垛等工序。整臺設備不僅保留了人工操作的靈活性,也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半自動筒紗包裝機爲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優勢,但雙清智能並未止步於此。隨着紡織工業數字化智能化提升,紡織行業對裝備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面對全新的機遇,公司啓動了全智能筒紗輸送與包裝系統研發,自主研發設計了空中在線配重系統,可以自動完成多品種識別校驗系統、高速翻轉套膜、自動貼標噴碼、卷料自動上袋、紙箱包裝等步驟,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流程筒紗包裝過程的智能化、無人化。”易臻告訴記者。

目前,雙清智能半自動包裝機年銷售量近200臺;全智能筒紗輸送與包裝系統獲得3項發明專利、2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

實現自動檢驗

布匹檢驗是紡織行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由於各種布匹材質不同,疵點種類繁多,且瑕疵位置不確定,檢驗工人需要在高強度的燈光下、全神貫注地盯着布匹“找差錯”,容易疲勞。

如何用全智能設備代替人工檢驗,打造智能驗佈設備系統,成爲雙清智能新的研發方向。

經過5年技術攻關,清影系列全自動驗布機成功在2024年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上展出,吸引了衆多國內外客戶的目光。

據統計,布匹常見缺陷達40多種,除布匹本身的瑕疵外,外部散落的異物、布匹受外力產生的褶皺等都是布匹檢測需要考量的因素。“爲了解決這一難題,公司不斷採集各種疵點數據,建立龐大的疵點庫,從而實現比對篩選。”雙清智能副總經理賈清華告訴記者。

有了數據豐富的疵點庫作支撐,全自動驗布機採用機器視覺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對布匹面料進行自動檢驗和分析,在矢量頻閃光源技術的加持下,可以自動檢驗針織布、機織布等多種類純色布匹,並快速準確地識別布料上斷疵、斷經、雙緯等疵點,疵點檢出率達90%以上,能夠有效降低檢驗工人的勞動疲勞度,提高布料檢驗的數量與質量。

雙清智能成立至今,擁有員工200餘人,其中,研發團隊50餘人,均來自重點高校及科研院所。公司擁有專利57項,2024年研發投入增長20%。據悉,雙清智能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推進智能化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推動產品創新,滿足多樣化需求,幫助紡織企業實現全產業鏈智能製造。

“未來,雙清智能將繼續聚焦紡織行業自動化與智能化設備的研發與生產,開拓新需求、新市場,跑贏‘智能化數字化’新賽道。”易臻說。(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