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普會」後俄方透露空中交通或將恢復 雙邊進一步正常化磋商
▲「雙普會」後,俄駐美大使透露,俄美近期將進一步就關係正常化進行磋商。(圖/路透社)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雙普會」歷史性會晤會,俄羅斯駐美大使達爾奇耶夫於美國當地時間15日表示,有關恢復俄美兩國空中交通的文件已經準備就緒,並已提交美方審議。此舉被視爲在美俄元首阿拉斯加會晤之後,雙方關係出現積極信號的重要表現。
當地時間15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爾門多夫-理查森聯合軍事基地舉行會晤。這是美俄領導人4年來的首次面對面接觸,也是俄總統近10年來首次踏上美國領土。雙方在會晤中圍繞烏克蘭危機、俄美關係走向及全球安全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會談持續超過兩個半小時。
大陸《央視》報導立刻跟進後續,會後,達爾奇耶夫透露,預計俄美雙方將在近期就雙邊關係中的緊張問題及關係正常化展開新一輪磋商。他強調,希望屆時能夠就此進行更爲具體和務實的討論,爲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達爾奇耶夫透露,預計俄美雙方將在近期就雙邊關係中的緊張問題及關係正常化進行下一輪磋商,希望屆時能夠就此進行具體討論。
俄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德米特里耶夫在兩國元首會晤後表示,雙方進行了積極且富有建設性的對話。他強調,美國總統注意到莫斯科與華盛頓在經濟領域具有重要合作潛力,這一點至關重要。
觀察人士認爲,儘管美俄在烏克蘭問題等重大議題上仍存在尖銳分歧,但恢復空中交通、加強經貿交流,或許成爲改善關係的務實起點。阿拉斯加會晤所釋放的積極信號,爲雙方保持對話提供了新的空間。
▲川普在烏克蘭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和個人政治資本,必須取得成功,不會輕易接受失敗 。(圖/翻攝 新華社)
但是,美俄想改善雙邊關係也需要有代價,未來協商烏克蘭危機,不管是普丁或是澤倫斯基在這場博弈勢必須「割地求和」,有舍纔有得,真正實現「破冰」止戰。
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張弘分析,從美歐烏連線會議的結果和川普的最新表態來看,歐洲和烏克蘭實際上已經對美方的決策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美方採取的談判策略可能是在各方立場間『找平衡』。」
張弘指出,有媒體披露,此次美方同意俄方「有條件停火」的方案是通過「領土交換」讓烏方撤出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以換取停火。或許在美方看來,這比2024年6月普丁「要求烏方完全撤出烏東四地」的條件已有「進步」。未將「中立化」等議題與停火捆綁的條件,也符合美方「變通」後的基調,對美方而言已經有足夠的吸引力。
張弘稱,領土與安全兩大議題仍然是解決俄烏問題的「攔路虎」。可以預見的是,各方在相關問題上立場差距很難縮小,圍繞俄烏問題的激烈博弈也將持續。俄烏衝突是俄羅斯與西方戰略博弈的產物,背後有複雜歷史經緯與現實矛盾,不可能靠一次會晤就能解決。
張弘分析,美俄會晤雖爲俄烏停火提供難得的「破冰」契機,但受限於雙方的價值觀差異、安全機制缺陷、地緣矛盾等,短期實現全面停火的難度仍很大。若美俄能夠達成俄烏停火的基本原則與路線圖,也許能爲俄烏和談創造一些機會。但是,即便美俄能夠敲定「原則性共識」,具體執行細節仍需俄烏直接談判。而這份模糊的「原則」要落地爲真正的和平,還需各方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