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核驅動 多點支撐」陸工業大省競速低空經濟新賽道
高空看低空:陸工業大省競速低空經濟新賽道。圖爲遙感衛星拍攝下阜陽界首機場從無到有建設過程。(新華社發╱遙感衛星拍攝圖)
高空看低空:陸工業大省競速低空經濟新賽道。圖爲零重力eVTOL「鵲飛」在合肥駱崗公園航站樓前做試飛準備。(新華社發)
高空看低空:陸工業大省競速低空經濟新賽道。圖爲安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於2020年獲批,目標定位山區「綜合應用拓展」。(新華社發╱遙感衛星拍攝圖)
新華社報導,安徽作爲工業大省,於2021年成爲中國大陸第三個、長三角第一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分,並逐步形成「合肥與蕪湖雙核驅動,其他城市多點支撐」產業格局。
其中,合肥聚焦「創新研發+場景示範」,依託駱崗公園等打造示範應用場景,吸引億航智慧等龍頭企業落戶。蕪湖深耕「通用航空全產業鏈」,實現整機核心零件100%本地配套。滁州、安慶、亳州、黃山等城市根據各自資源稟賦,謀畫產業,避免「遍地開花」同質化競爭。
發展低空經濟,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安徽省加快培育發展低空經濟實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政策,設立有10億元(人民幣,下同)產業基金,引導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研發創業等。
目前,安徽已建成A類通用機場6個,寧國青龍灣、肥東白龍、六安金安、明光女山湖4個通用機場已投入營運,碭山、界首2個通用機場正在取證待營運。泗縣、旌德2個通用機場在建,另有超過100個臨時起降點投入運行。
同時注重數位化、智慧化的「軟基建」,加快推進「三網一中心一平臺」建設,即空域網、航路網、起降網及飛行服務中心、低空智聯平臺,不僅解決「有機場落」,更解決「有路可飛、飛得順暢、飛得安全」問題。
佈局低空經濟,安徽沒有簡單地追求機場數量或飛行器製造單點突破,而是精心構建以應用場景創新爲核心驅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生態系統。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民航處二級調研員楊藝兵指出,安徽已形成以通用航空產業爲主體,無人機、eVTOL產業加快發展的態勢,產業鏈涵蓋飛機整機制造、發動機、航電系統、航空零件材料、營運服務等環節,聚集企業300餘家,2024年全省低空經濟規模達約550億元。
讓低空技術真正用起來、創價值,是安徽低空經濟發展一大亮點。合肥婦幼保健院(西區)距離市中心供血站10餘公里,自採用無人機「快遞」空中送血以來,運送時間壓縮一半以上,爲患者贏得寶貴救治時間,被稱爲「生命航線」。
在蕪湖,長江江面上空,無人機可爲過境船隻提供水上物資配送,還能助力高效率、高精度長江禁捕巡航;在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等旅遊地,低空旅遊、觀光遊覽等消費級應用快速拓展。
在皖北,廣闊平原和連片農業區,爲農林植保、農業勘測等無人機應用提供天然大規模試驗場。
安慶市嶽西縣地處大別山腹地,獲准爲大陸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我們充分利用山區特點,測試和推廣無人機各種應用場景。目前無人機在城市管理、農林植保、應急救援、河道巡檢等領域已常態化運行,嶽西文旅資源豐富,正在積極探索低空與文旅深度融合。」嶽西縣發改委副主任陳飛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