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陷僵局!教部為3校學士後醫學系喬名額 大學給軟釘子碰

教育部日前欲將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公費名額轉爲量內名額,但引發醫界不滿。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日前欲將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公費名額轉爲量內名額,但引發醫界不滿。後續行政院邀集衛福部和教育部協調,拍板醫學系總量名額維持1300名,且須含國防部權責覈定名額,但如此便卡死三校,無法轉至量內。據瞭解,教育部近日召開醫學院院長會議,和各大學協調盼能減招、分出名額以容納三校,但學校不從,雙方陷入僵局。

本報掌握,因衛福部「重點科別培育公費生」計劃終止,計劃下的公費生名額115學年招生將不復存,包括臺大等約12校均受影響,而其中清華等3校學士後醫當年是本於該計劃申設,若計劃終結,等於直接衝擊到三校學士後醫續存,對此,教育部近日由常務次長朱俊彰親自向各校醫學院協調。

一名醫學院高層表示,逾一百個重點培育科別公費名額,確實明年招生已取消,其他學校頂多少幾個名額,但對清華等三校學士後醫而言則是攸關科系存亡,於是教育部才希望各校幫忙,但學校都不願意,甚至有學校認爲,3校學士後醫就應熄燈。

該名高層談到,「若同意挪名額給學士後醫,回醫界不給人罵死。」且要求各校分讓的名額多,學校當然不願退讓,當天便陷入僵局未能解套。

另一名學校高層也指出,以學校經營面視之,公立大學少幾個招生名額沒差,但私立大學攸關學雜費很難首肯。主要反彈勢力多在私立大學,在於數間私校已因重點科別計劃結束減少了部分名額,現在又要把本該伴隨計劃一起終結的3校學士後醫納入一般生總量名額,私校當然難以接受。

也有與會者建議,醫學教育牽涉人文、醫療、臺灣健保制度、社會需求等各個面向, 教育部負責未來社會人才培育規劃,建議不要一窩蜂式辦理新設立醫學系。

對此,教育部迴應,將依據行政院於6月30日召開的跨部會會議決定,持續與相關部會及各醫學院校溝通協調,妥善因應名額調整相關事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