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最長紀錄,A股成交額連續8個交易日超2萬億

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 龐華瑋

A股市場繼續沸騰,8月22日,上證指數突破3800點整數關口,再創10年新高。

截至當日收盤,上證指數漲1.45%,報3825.76點。深證成指漲2.07%,創業板指漲3.36%,科創50指數漲8.59%。

8月22日,兩市成交額達2.57萬億元,已連續8個交易日(8月13日—8月22日)突破2萬億元大關,打破了A股的歷史紀錄。

業內人士認爲,本輪行情是流動性驅動下的“水牛”行情,當下多路資金在推漲股市,目前仍存在着結構性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機構人士大多采取了謹慎投資態度,沒有追高,而是更看重低估值板塊和補漲機會。

上證指數站上3800點

8月22日,A股市場三大指數持續走強,滬指突破3800點,刷新了自2015年8月20日以來的新高,創下10年最高紀錄。盤中最高觸摸至3825.76點。

市場結構性行情延續。半導體、AI算力、券商等板塊輪番發力。

當天,硬科技成爲王者。寒武紀以20%漲停,總市值超5200億元。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寒武紀就從7月10日低點520.67元/股上漲至1243.20元/股,股價翻倍,併成爲繼貴州茅臺後,A股市場中第二隻千元股。

半導體芯片持續強勢,成都華微、海光信息、盛美上海等均收穫20cm漲停。同時,算力硬件持續活躍,方正科技、旭光電子、航錦科技漲停。此外,“牛市旗手”證券板塊也表現出色,光大證券、信達證券等漲停。

銀行、紡織服飾、煤炭、石油石化、鋼鐵、農林牧漁、交通運輸等行業出現下跌。總體來看,個股漲跌互現,上漲個股2802只,下跌股2393只。

A股連續8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2萬億元,成交額2.58萬億元,刷新連續2萬億成交額最長紀錄。

截至8月22日,8月以來上證指數上漲7.07%,今年以來上證指數上漲14.14%,去年“924”行情以來上證指數上漲39.17%。

8月以來,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全部實現上漲,其中,有8個漲幅超10%,包括通信19.60%、電子17.41%、綜合15.10%、計算機13.96%、機械設備11.79%、汽車11.26%、有色金屬10.96%、電力設備10.94%。而漲幅最小的是銀行0.52%、鋼鐵1.07%、石油石化1.95%。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認爲,在內在價值驅動下,A股站上關鍵扭虧阻力位,增量資金開始加速入市,質量和賽道風格相對佔優。

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稱,在政策加速寬鬆、流動性從債券、儲蓄及散戶投資者中進一步調動的支持下,A股上漲動能或將貫穿整個夏季。

多路資金推漲A股

在A股火熱行情背後,是資金不斷入場的推動。

“當下這個行情,只有技術面能解釋,現在資金還在推動A股繼續漲到更高的位置。”8月22日,一位投資人士感慨。

多家券商認爲,這輪上漲是“水牛”行情,即本輪行情是流動性驅動,資金在其中起到主要推動作用。

不過,對於近期增量資金來源,各方仍有爭議。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當前市場行情由“五路資金”入場推動,分別是債市、樓市、外資流入資金、居民存款搬家以及產能過剩行業資金。

中信證券7月底的報告指出,“我們最初觀察到的是比較廣泛和普遍的機構資金淨流入,隨着市場賺錢效應開始積累,我們發現散戶的流入也在加速,並且行情熱度升溫、‘反內卷’敘事邏輯加強,一些保守型資金可能也在被動調倉。”

對於備受關注的存款搬家入市,近日中信證券發佈的研報測算了本輪“存款搬家”釋放資金潛在規模,其認爲2025年可能有90萬億元以上的存款到期,假設其中5%—10%的資金尋求更高的收益,則流出規模可能在4.5萬億元—9萬億元。不過,中信證券認爲,“搬家”的存款不太可能集中進入權益市場,或傾向於以“固收+”類型的資管產品進行過渡承接,實現資金的“間接入市”。

對於A股再創年內新高,廣發基金投顧團隊認爲,截至目前,這波行情的市場主力,可能還是以機構和高淨值投資者爲主。

“從正面看,在居民資金還未大量入場的情況下,市場就已經如此強勢了,當後續居民閒置存款作爲增量資金流入後,市場或將更加火熱。但從反面看,這也許是居民風險偏好還未完全修復的體現;同時,在居民資金沒有高度參與的情況下,機構和高淨值個人已經將融資、成交額等指標推到高位,不由讓人擔憂市場是否已經局部過熱了。”廣發基金投顧團隊分析稱。

不過,一位機構投資人士持不同看法,其認爲“依舊還是散戶及槓桿資金推動爲主”。

摩根士丹利基金持相似觀點,其指出從資金面看,近期市場成交額持續保持高位並創出階段性高點,應當認識到ETF、行業主題基金、兩融等的直接來源大多數爲個人投資者。摩根士丹利基金認爲,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增加額高於季節性,這種趨勢在未來仍將延續。

格上基金研究員託合江則認爲,本輪A股上漲行情主要是場內融資、保險資金以及量化資金等共同助力下實現的,場外資金熱度不高。

“我們觀察公募權益基金尚未出現大額入場,外資也未出現大額淨流入,券商營業部也未出現開戶火爆的情況。”託合江說。

博時基金指出,7月以來A股市場明顯走強,背後主要由流動性驅動,增量資金加速流入市場,一方面市場籌碼結構改善,賺錢效應開始積累,個人投資者入市意願增加,融資餘額快速上升並突破2萬億元;另一方面此前機構倉位普遍偏低,近期出現普遍淨流入。前期場內存量資金惜售是推動市場上漲的主因。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儘管LPR三個月不變,但隨着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市場預期中國央行後續有可能進一步降息,或進一步釋放流動性。也就是說未來流動性仍有望寬鬆,有利於A股後市。

結構性機會

機構認爲,這一輪上漲是一個結構行情。那麼,當市場快速上漲時,機會在哪?

廣發基金投顧團隊認爲,此時,結合市場結構來判斷就顯得尤爲重要了。這幾天,上證指數持續刷新紀錄,衝擊近10年高點,但深證成指、恆生指數和恆生科技等主要指數距其10年最高點還很遙遠,市場走勢仍存在分化。

這背後的原因,廣發基金投顧團隊認爲或許是兩個:一是不同類型的市場參與者,通常有着不同的風格和行業偏好。上證指數以金融和順週期行業爲主,深證成指則側重新能源和製造業。因此,目前市場上較多的長線資金或更偏好相對穩健的上證指數,而短期資金則更容易看好深證成指的彈性。二是不同行業的基本面所處的位置不同。特別是一些製造業中的細分方向,當前還處於產能過剩、價格內卷的困境中。

“總的來說,我們認爲,儘管上證指數已經再創年內新高,但這不意味着股市沒有機會了。相反,這種樂觀情緒很可能正在給那些還在低估位置的行業/指數,醞釀着更多的投資機會。”廣發基金投顧團隊表示。

在A股交易火熱之時,記者採訪的機構人士卻大多采取了謹慎投資態度,沒有追高,而是更看重低估值板塊和補漲機會。

一位私募公司CEO表示,“隨着基本面下行跟指數新高剪刀差的擴大,市場的風險隨着擴大。在市場崩盤之前,市場對一些情緒尚存的趨勢以及一些低估值板塊存在輪動及補漲機會。”

“我們目前聚焦低估值且可能存在邊際改善預期的板塊,在進行調整配置,比如目前一批估值在10倍左右的港股消費、互聯網個股等。”上述私募公司CEO表示。

一位公募投資人士介紹,近期部分機構投資者在不斷做“高切低”,止盈前期漲幅較大的機器人、PCB、創新藥等,轉向相對漲幅較小的證券、醫療器械、化工等方向。

上述公募投資人士認爲,從增量資金來看,後續行情不錯,由於近期公募欠配的銀行板塊熄火,也有利於基金整體做相對於大盤的超額收益。其認爲後市投資機會可能沿着兩條線走,即“反內卷”和AI產業。

格上基金研究員託合江則表示,在流動性寬鬆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股市後續的行情有望延續,方向上依然可以繼續關注科技成長領域,包括AI、半導體、機器人等行業,具備高彈性,以及高股息領域,具有配置價值。(本報記者易妍君對此文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