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牙「嘴裡一層白膜」!醫師提醒:出現4症狀務必就醫

▲醫師表示,若是刷牙方式過猛或時間過長,可能會造成黏膜受傷,導致嘴裡有層白膜。(示意圖/Pixel)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胸腔重症科醫師黃軒在臉書提醒,早晨刷牙時若發現嘴裡多了一層「白白薄膜」,類似眼屎般的物質,往往是口腔黏膜細胞脫落的現象。這並非怪病,而是口腔日常代謝的訊號,但若頻繁或伴隨不適,仍須特別注意。

黃軒指出,這層「白膜」其實是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平時細胞代謝量小,不易察覺,但若短時間內大量脫落,就會與唾液和細菌混合,形成拉絲感的薄膜,猶如「嘴巴的掉髮現象」。

他說,若突然增多,常與生活習慣有關。第一種情況像是前一晚吃過辣或太燙食物,容易讓口腔上皮受到刺激甚至燙傷,導致細胞脫落;第二種狀況則是,口腔乾燥、睡覺張嘴或環境過於乾燥,也會加速黏膜剝落。

▲黃軒表示,嘴裡出現一層白白的薄膜,往往是口腔黏膜細胞脫落的現象,並非怪病。(示意圖/免費圖庫Unsplash)

黃軒補充,刷牙方式過猛或時間過長,也會造成黏膜受傷。此外,有些牙膏或漱口水成分,例如月桂基硫酸鈉、苯扎氯銨與部分芳香劑,可能引發長期過敏性炎症,讓脫落情況加劇。

至於處理方式,他建議大多數情況不用過度緊張,通常幾天內會自行改善。民衆可避免辛辣燙食、抽菸,並改回不會引起過敏的牙膏,同時保持口腔溼潤。

黃軒提醒,若情況持續超過一週,或伴隨疼痛、灼熱、出血、小水泡或全身不適,就必須就醫檢查,以排除口腔念珠菌感染等疾病。

他最後強調,口腔內的白膜並非怪病,而是代謝過程的自然結果。只要症狀短暫,民衆不必恐慌,但若「白膜」長期存在甚至造成破壞,就應交由牙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