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德銀中國資產報告,預測2025年中國大牛市

2025年2月5日,德意志銀行發表了一份關於中國資產的研報,引發投資者刷屏。

我們也來看看這份報告。

遏制中國的意志正在崩潰

德銀的這份報告,之所以廣受關注,首先是因爲這份報告的題目簡單翻譯過來,非常刺目,如《中國鯨吞世界》《中國吞噬世界》《中國吃遍世界》《中國將通吃世界》……

該報告作者爲定居於香港的德銀金融分析師彼得·米利肯(Peter Milliken),其主要研究領域爲中國經濟和股市。

德銀報告的標題包括:《China eats the world!》與《China's, not AI's, Sputnik moment!》。直譯過來:《中國正在吃掉全世界!》與《這是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而非人工智能的!》

如此刺目的標題,實際上是彼得·米利肯套用“因特網點火人”馬克·安德森2011年的名言“軟件吞噬世界”,將“軟件”換成了“中國”。

“斯普特尼克時刻”,源於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令美國意識到在太空競賽中被蘇聯超越。

德銀報告之所以強調“而非人工智能”,是因爲中國人工智能(AI)Deepseek的問世,令西方很多人認爲,在AI領域,中國已經實現反超。德銀分析師則指出,中國反超的並非只是AI,而是整個中國都已進入了“斯普特尼克時刻”。

德銀報告是寫給全世界投資者的,其核心觀點,是強調中國資產的價值被嚴重低估,目前呈現的是折扣價,而這一折扣一定會消失。

什麼時間消失呢?

德銀報告認爲:2025年。

2025年中國股市可能迎來大牛市。

證明中國資產的價值,是德銀報告的出發點。

德銀分析師看好中國資產已有時日,但是,“對找到能讓世界覺醒併購買的因素感到困擾”。

換言之,分析師始終不知道怎麼去說服全球投資者,你們快醒醒吧,中國資產纔是最被低估的,纔是最應該被投資的……

現在,德銀分析師找到了理由與時機。

中國的人工智能Deepseek出現,引發西方強震。西方很多人認爲,中國人工智能迎來了“斯普特尼克時刻”,德銀分析員也終於可以藉機喊出,中國不只是人工智能的超越,好好睜開眼看看中國吧!

從德銀報告的聲音,我們不難看出,Deepseek的橫空出世,令西方某些試圖遏制中國崛起的人意志崩潰,同時,也給了支持中國的聲音爲中國吶喊的理由。人稱Deepseek爲“國運級”,真是所言不虛。

中國大牛市的若干理由

那麼,德銀報告喊出2025年中國股市大牛市的具體理由有哪些呢?我們也來列舉一些。

1.被低估的事實

要說明中國資產的價值,德銀報告首先強調了事實——事實一直襬在那裡,但西方觀察者一直沒有轉過彎來,低估了事實。

什麼是被低估的事實呢?

分析師指出,中國的發展過程,首先在服裝、紡織、玩具領域取得全球主導地位,然後是基礎電子、造船、白色家電、太陽能等,之後“突然主導了”電信設備、核能、國防和高鐵。2024年,中國以領導者的姿態向全球出口“功能強大、外觀吸引人”的電動車,且“價格遠低於現有同類車型”。2025年,中國一週之內推出了世界首款第六代戰鬥機及低成本人工智能系統Deepseek。

目前的中國,在知識產權、高附加值領域、供應鏈方面都具有發展優勢。與之對應,是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投資不足。理論上說,投資的喜好,是投資領先的公司,也就是看好企業的護城河。現在更寬廣、更深的護城河,是中國的,而不是西方的。

2.比較中國與日本

在擺出若干事實之後,德銀分析師進而比較了中國與日本。

分析師認爲,中國與日本很相似,但是,通常把今日中國比作1989年的日本是錯誤的——今日中國更像是此前更早的日本。

1989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隨之發生了經濟崩盤。中國也經歷了房地產泡沫,但程度遠不及日本。值得注意的是,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實際GDP增長率爲4%,被稱爲“經濟奇蹟”,而今日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還在爲了4%還是5%焦慮,認爲增速“緩慢”。歷史可能會回過頭來,把今天的中國經濟增長稱爲“奇蹟”。

今日中國與1989年日本最大的不同在於股市。日本樓市泡沫破裂之後發生的是股市泡沫破裂,因爲此前日本放寬金融管制,開展金融國際化,推高了日本股市——“當時日本股市市值在過去20年裡增長了50倍”。而中國目前,股市估值處於低位。

所以,德銀分析師認爲,中國接下來很可能走出與日本相似的道路,即通過金融國際化推高中國資產的價格,由此引發大牛市。而這一點,與美國的推動方向是吻合的——美國會認爲金融國際化對美國有利。

3.“一帶一路”的影響

德銀分析師認爲,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大考驗,在於人口下降,但是,中國目前的兩個優勢將抵消這種影響。

一個是中國自動化水平處於全球領導地位,工業機器人的普及安裝將強化生產力優勢,提高人均財富。

另一個則是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打開了出口的大門——中亞8000萬人、西亞3.1億人、南亞21億人、非洲14億人、拉美4.4億人……2024年中國出口增長7%,對巴西出口增長23%,對阿聯酋出口增長19%,對沙特阿拉伯出口增長18%,對“一帶一路”沿線東盟國家出口增長了13%……

德銀分析師認爲,中國主導出口的一個問題,在於會遭遇到許多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但是,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應對,中國企業的步伐仍然是向前的。

4.中美貿易戰可能引發利好

德銀報告將中美貿易戰的結果預測爲“可能帶來意外的上行衝擊”。

所謂“意外的上行”,是指美國目前正在對中國實施新的關稅打壓,但情形很可能出現逆轉。

分析師認爲,特朗普將中國作爲主要的收入來源。他更像是一個“交易者”,而不是“投資者”。“交易者”會有止損設定。由於Deepseek動搖了西方遏制中國的信念,美國的貿易政策會趨於迴歸。

德銀報告認爲,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中美之間會達成貿易協議,美國會轉向西半球問題。達成的協議會涉及有限的關稅,會在當前貿易限制上有所退縮,美國和中國公司之間會有一些大型合同……真若如此,中國股票將反彈。

5.科技的引領地位與估值折扣消失

德銀分析師認爲,投資科技的關鍵是投資領導者,因爲利潤集中在市場領導者手中。

而將滬深300與納斯達克進行比較會看到,兩個指數都包含了各自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但是,美國投資者支付的賬面價格是中國的4倍;很多中國的大型公司,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同時上市,但是中國香港的股價卻只有美國股價的40%……

分析師說:“隨着中國企業在全球崛起,這種估值折扣在某個時刻應該會轉爲溢價。我們相信,投資者將在中期內不得不轉向中國,並且將難以在不擡高價格的情況下獲取其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