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葬夯!臺中10年需求增8倍 海線再添大肚、沙鹿2園區
臺中市大肚區大肚山納骨塔樹葬區今啓用,可容納900個穴位。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環保葬觀念普及,臺中市樹葬需求10年來成長逾8倍。臺中市政府斥資383.3萬元在海線地區的大肚、沙鹿新設2處樹葬園區,共計1500個穴位,今舉行聯合啓用典禮。市府表示,目前全市樹葬、海葬均免收規費,鼓勵民衆響應綠色殯葬。
今天的典禮,立委楊瓊瓔、市議員吳瓊華、楊典忠、張家銨、民政局長吳世瑋、大肚區長楊明坤、沙鹿區長張世祺、生管處長柯宏黛、大肚區里長聯誼會長陳銘潭及大肚區多名里長均到場,立委顏寬恆、副議長顏莉敏、市議員林昊佑、王立任、陳廷秀、林孟令也派員致意。
吳世瑋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表示,環保葬已成趨勢,不僅節省土地資源,也尊重生態。臺中市採行樹葬的增長數最爲顯著,根據統計,臺中2014年採行樹葬380件,2024年增至3162件,近10年成長逾8.3倍。
吳世瑋說明,市府因應未來需求,今年陸續啓用太平、大肚及沙鹿樹葬區,加上北屯、神岡、大雅、清水樹葬區,全市樹葬園區總面積近4.4公頃,約可容納逾3萬3,600穴位,打造感念與思念生生不息的追思園地。
此外,市府也同步投入14.4億元興建太平、東勢及北屯等大型納骨塔,預計可提供約12萬個櫃位,緩解治喪壓力。
立委楊瓊瓔表示,感謝市府與議會合作,讓臺中市的樹葬與海葬服務全面免收規費,展現對環境永續的重視。市議員吳瓊華、楊典忠、張家銨等人也呼籲,希望民衆能響應「節葬」、「潔葬」的新殯葬文化,提供「身後事」更多元選擇。
生管處長柯宏黛說,今啓用的大肚區的大肚山納骨塔樹葬區可容納900個穴位,沙鹿納骨堂樹葬區則有600個。樹葬強調「不立碑、不造墳、不進塔」,骨灰經研磨處理後,埋於綠地中,園區內也不得焚燒或放置香燭紙錢等,透過循環利用的方式,讓土地資源永續,實踐綠色殯葬的價值。
臺中市政府在海線大肚、沙鹿新設2處樹葬園區,今舉行聯合啓用典禮。圖/臺中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