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中介法網路審查 恐大復活
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右)15日出席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表示,難以因應中共網路統戰,是因缺乏專法。圖左爲國安局副局長黃明昭。(姚志平攝)
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15日迴應中共利用小型網路媒體網路統戰時,歸咎於缺乏專法,並重提2022年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外界擔心這部曾被質疑是網路審查的法案是否將死灰復燃?在野黨抨擊,《數位中介服務法》的本質就是管制言論,根本與共產國家無異,質疑臺灣何時變成如此壓抑言論自由的社會。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022年試圖推動《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盼約束Facebook、YouTube、網路論壇、影音平臺等「數位中介服務提供者」的責任,草案中規定政府機關與平臺有移除、下架內容的權力,甚至要求業者在接獲檢舉假訊息、違法訊息後的24小時內迴應,否則將面對鉅額罰款。
此法案立刻引起各界撻伐,質疑執政黨以打假爲名,實質審查網路言論,尤其「危害公共利益」、「假訊息」定義不明,外界擔憂恐成爲濫權工具,引起在野黨極大反彈,甚至形容爲「數位戒嚴」,最終蔡英文政府緊急踩煞車。
沈有忠昨提及目前難以因應中共網路統戰,是因缺乏專法,並直指當年未成功立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疑,美國身爲民主國家,有實施類似的《數位中介服務法》嗎?若這項法案通過,政府便能針對特定對象進行打壓,極可能淪爲政治鬥爭的工具,後果將非常可怕。
民衆黨立委林國成則指出,《數位中介服務法》與「抗中保臺」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問題,質疑賴清德總統民調大幅下滑後,政府推動《國安法》修法,現在又提到《數位中介服務法》,實際上是在進行政治清算。
林國成批評,軍法審判、國安法庭等制度若用來對付人民,根本就是打壓異己。他質疑,網紅、藝人究竟有多大政治影響力,竟也成爲整肅對象,完全是將異議人士視爲敵人。這些行動都被包裝成「抗中」的一環,只要不是民進黨執政的人,就被抹紅爲中共同路人,只剩下政府喜歡的人可以留下,這種作法只會撕裂臺灣社會。
林國成直言,《數位中介服務法》絕對不能死灰復燃,這就是「警總復辟」的象徵,黨政軍企圖全面控制人民,民主國家絕對不可接受。